返回第八章 社会人(1 / 2)平凡之拳首页

第二天中午,钱子良、仲杰和郁果儿如约去找李奇俊吃饭。

他们找了一家小饭馆,点了几个菜。

“服务员,加一副碗筷!”李奇俊对着服务员说道。

“怎么,还有人吗?”果儿问。

“是的,带你们见个师叔”

“哪个师叔啊?许铅华还是乔一峰?”果儿问道。

李奇俊卖了个关子,并没有回答。

“教练,给我们讲讲你以前的故事呗。我听其他道馆的教练说,心源以前是我们滨南最强的道馆。”吃饭期间,仲杰问起了李奇俊以前的事。

仲杰是武术世家,父辈都曾练过很多年传统武术。但仲杰觉得传武不够酷,不够潮流,于是拉上发小钱子良去学习了跆拳道。

进入心源,完全是因为离家近。但因为父辈有很多武术搏击圈的朋友,因此也知道心源是老牌子。

“可以啊。”李奇俊今天也有些兴致,不过我说的你们别跟我师父说,“他不是很喜欢谈以前的事。”

李奇俊娓娓道来:

“李馆长曾经是职业拳击手,你们都知道,全国比赛拿过亚军,那时候非常苦,也非常可惜,差一点就拿冠军了。这是另一个故事。

那次比赛以后李馆长直接退役了,才25岁的年纪就开始专心教学,就在心源,以前叫心源拳馆。

后来在大概20多年前,全运会有了第一次跆拳道比赛。

而之后滨州有了第一家跆拳道馆,心源差不多也在20年前开展了跆拳道项目,成立了心源道馆。

跆拳道因为包装出了文化,比如道服、道带等等的关系,加上那些年哈韩哈日的,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学习跆拳道,整个市场一下子就起来了。

而散打,拳击或者太极之类的传统武术,要么让人觉得太暴力,要么让人觉得太古板,渐渐学习的年轻人少了,直到这几年综合格斗又热了起来。

而我就是那时候心源跆拳道的第一个学员,真真正正的大师兄。

由于李馆长和拳馆里其他师兄弟其实都不会跆拳道,那时候的学习途径主要是看VCD。各家都是这个路数,所以学习的并不专业。

李馆长很快从国家队找来了一位教练,也就是我真正的跆拳道老师,王教练。

那一年前前后后总共招募了有100来个学员吧,最后坚持下来的就四个人,留下来指的是在心源专职或者兼职教课的。

包括真武的馆长姜哲瀚,就是我的二师弟。”

“哇,也就是说教练你练了20年,那你现在几段了?”仲杰问,这个问题也是钱子良和郁果儿很有兴趣的。

毕竟新人都对跆拳道的段位很有兴趣。

“我一直都没有考过段位,我只是挂着黑带而已。”李奇俊毫不避讳,“那时候不像现在,考段没有途径,都要去韩国。而我们当时还是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兼职,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

我们几个人里,唯一去考了段位的就是姜哲瀚,现在他们道馆宣传的五段馆长也是真实的。

由于那时候学员渐渐多了,王教练教不过来,我很早就开始带课了,然后是他们三个。当时也算勤工俭学吧,虽然收入挺低的。

你们有听过心源是跆拳道圈黄埔军校这个说法吧,就是李馆长不喜欢的那个说法。

所谓的第一批学员,就是说我们四个做教练的。往后一点的,江湖上就称为第二批了。

一会来的师叔就是第二批里的佼佼者。

第二批还是王教练教的,按照辈分是我们的师弟师妹,你看墙上大部分的奖状都是他们打下来的。

那时候我们都是在一起训练,一个夏天,每天能训练六七个小时,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

后来有了第一届搏击格斗大赛,而跆拳道也是其中一个项目。

第一届,你们知道,我拿了最佳技术奖。后来因为年龄大了,就慢慢专心做教练了。

而后面连续三届,我们都拿了团体总分第一。那就是我们心源最辉煌的年代了。”

“那后来呢?“钱子良忍不住问。

“三连冠的中间一年,哲瀚走了。去成立了真武。这一点对当年的李馆长打击特别大。“

李奇俊接着说,

“更糟糕的是,在拿下三连冠后的那个秋天,发生了很糟糕的事”

李奇俊停顿了一下,终于要跟几个晚辈说出那件事了

“那个秋天里,连续辞职了8个教练,各自出去开馆了。

出去的时候,分别都带走了不少学员。

他们好像开了一次会,然后决定了什么,突然都走了,然后就分别开了道馆。

从那之后起,心源基本留不住人,从学员转为教练后不久就会跑出去自立门户。

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基本都是这样。”

“那第二批呢?就是你说最厉害的许铅华他们。”钱子良问。

“他们不一样,他们后来都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也不喜欢开道馆,乔一峰是大学老师,虽然有管理他们学校的校队,但他本职是教体育课的,也不是跆拳道课。

但据说那次‘造反大会’是他们组织的……”

“啊?”三个后辈都瞪大了眼睛,“怎么会这样呢?”

李奇俊正要回答。

突然,隔壁桌传来一声酒瓶炸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