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对练(1 / 2)我能改造自身首页

体育馆。

林慎依旧默默在角落练刀。

半个月时间,经过几节在姿势矫正测算场的矫正课,以及侯伟细心指点,林慎的挥刀姿势,已经有板有眼,颇具雏形。

每一刀都能在在空气中,产生轻微呼啸声,威势赫赫。

但林慎认真严肃的眼神表明,他并不满足当下取得的成果。

回忆着测算场程序AI,给他指出的身体习惯与姿势错误,林慎对照镜子中的自己,不断调整身形。

他依旧存在许多瑕疵。

姿势矫正测算场,采用大量的全息摄像头,无死角记录学生身形体格、动作姿势,挥刀表现等数据,再导入专门开发的演算程序,为每个学生推演最适合他们的行动姿势。

推演的数据结果,主要在于各种“角度”,包括出拳角度、踢腿角度、挥刀角度、屈伸角度等等,单纯在外形上给出建议,无关学生本身力量大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形”这方面,可以用最小出力达到最大威力。

在尝试遵循AI建议,进行锻炼后,林慎可以清晰感受到,刀身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撕裂声变大了。

惊讶之余,他不得不由衷赞叹程度设计者的智慧,感叹科技的强大。

虽然灵能战士与灵能的存在,已经脱离科学唯物观范畴,但科技依旧在各种细节之处发挥力量。

细细调整,林慎力求把AI给的建议,做到完美,但长久形成的身体动作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发力姿势、方向的调整,对肌肉发力本身就会产生不协调感。

强忍身体的微微别扭感,林慎准备先在“形”这方面做到完善,再让自己的身体肌肉去慢慢适应,这是最为通常的做法。

“形”与“力”是影响攻击力量的两大要素,武科以及武科老师的存在意义,大部分都在于“形”,即监督、督促学生对“形”的锻炼,对躯体的磨练,力求将外部条件做到最佳。

至于内部的“力”,除了通用的发力法门教材,并无太好的训练方法。

这里的“力”并非指力量大小,而是指对自身力量的汇聚、利用和爆发。

每个人的个体情况不同,对自身肌肉骨骼的直观感受,也难以表述给外人,所以这方面,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突破。

想要打破自己的极限,唯有掌控自己的身体才有一线希望,这种地方全看天赋悟性,武科老师们也给不了太多建议,毕竟他们自己也做不到。

他们只是失败者,没能突破初级潜能者这道最初门槛。

虽然林慎也不是很理解,“力”这个概念的具体,但已经成为灵能战士的他,其实可以清晰感受到自身的状态,感受躯体细微之处。

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就是,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每个细胞在“呼吸”。

无比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