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8章 各寻门路(1 / 2)坝上花开首页

李袁坝。

随着第一批打工人员走出家门,大部分还没有合适时机外出的坝上人选择了继续留在家乡。

留在家乡并不意味着闲下来。

相反,他们更加忙碌了,忙碌着种地,忙碌着寻找新的出路。

此时的李袁坝,庄稼地从未被如此精细的打理过,田地里的农作物也根据各家的需求,开始了选择性的种植。

如果想增加口粮,便大面积种植水稻和小麦。

如果想发展副业,就大批量栽种红薯和玉米。

如果想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腾出一块地植上棉花,摘出来的棉花送到乡棉花收购站便可直接换成一张张的钞票。

如果想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结构,在这些农作物之间的沟沟畦畦,人们还可以相间着种点高粱、大豆、芝麻、花生、辣椒、萝卜……

同时在山坡和田地的边缘地带,还能够增种南瓜、丝瓜、冬瓜……

田地的纯粹和清爽自不用说——偶尔长出的几根杂草都被人们及时锄掉了。

浇水施肥更不可少,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坝上人辛勤劳作从未间断。

他们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庄稼地里农作物的长势,两天不见便念叨得慌。

久而久之,田埂路面便被踩踏得光可鉴人,几乎寸草不生。

至于家庭副业,坝上甚至有几家农户,高峰时家里同时养了六头猪、几十只鸡鸭鹅,而自己则紧衣节食,腾出粮食供养牲畜。

院子里也到处都是鸡鸭鹅拉下的粪便,让人走路下脚都找不到地方,必须不时清扫。

但农户不以为意,他们喂养的不是家禽,是致富的希望……

九月中旬,怡人的秋风缓缓吹送。

夜幕下,袁林海站在院子门口,看着家门前的一片小鱼塘,内心有一份小满足。

他长年在溪水河打鱼,一直苦于没有自家鱼塘,从河里打回来的鱼没地方喂养。

现在好了,他与袁阳春商量,用自家坝原上最肥沃的一块农田,将家门口袁阳春家的一亩二分水田换了过来,并将其中两分田改造成了鱼塘。

鱼塘水波荡荡,鱼儿缓游其中,看上去颇有“诗情画意”。

这时,水田对面的田埂上,袁松柏和大儿子袁水林一前一后朝着袁林海走来。

自与李学明一家经历过打架风波后,经过大半年的修养,袁松柏和吴玉仙的身体慢慢康复。

一年后已经可以正常下地劳动,至于有什么后遗症,现在还看不出来。

“嗨,林海……”袁松柏发现袁林海站在家门口,隔着老远就开始喊他。

“噢……”

袁林海遥遥回了一声,瞧袁林柏和袁水林行色匆匆的样子,他估计二人找自己有事。

具体什么事,袁林海猜不出来。

等到袁松柏和袁水林二人走近,袁林海才发现袁水林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

袁林海有点疑惑:“难道两人不是要找自己,而是路过自家门口去走亲戚?”

袁林海站在院子门口没有动,他打算先弄清楚两人是否真的有事。

论辈份,袁松柏比袁林海要长一辈。

袁松柏走到袁林海身边也不矫情,直接对袁林海说道:“林海,昨们到屋里说话。”

袁松柏开门见山,袁林海自然不好拒绝。

“七哥,我们有件事情想要麻烦你……”提着大公鸡的袁水林解释道。

“都是坝上人,谈不上什么麻烦不麻烦,进屋坐下说。”袁林海带着二人走进院子。

院内,小初冬在房间做作业,李淑芳在和稻糠喂鸡。

见袁林海带着袁松柏和袁水林进来,李淑芳热情的跟两人打过招呼,便继续和她的稻糠。

“七嫂,这只公鸡,你先收着……”袁水林在经过李淑芳身边时小声说道,并将事先栓好的公鸡放在了院内地面上。

“这是?”李淑芳不太明白。

袁水林也不解释,跟在袁林海和父亲身后进了堂屋。

堂屋落座,袁林海和袁松柏、袁水林三人各自点上土烟。

吧嗒了一口烟叶,袁松柏示意袁水林先讲。

袁水林手指夹着烟棒,身体微微前倾,诚恳的说道:“七哥,这几年多亏有你照顾,要不然我们家……”

袁林海耐心的听袁水林说话。

凭心而论,这几年他的确是给予了袁松柏家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袁水林接着说道:“七哥,眼下有件事,你看能不能帮上忙。我家老三,今年满十八岁了,想应征入伍……”

袁林海恍然大悟,眼下正值秋季征兵,乡里的征兵工作已经展开。

“你家老三满十八岁了?时间过得真是快啊。”袁林海有些感慨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