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后,学习节奏一下变得特别紧张。
紧张之中,也同时夹杂着班上同学的巨大担忧。
因为高三上学期开学不久,袁初冬及同学们就摸清了学校这一年的高考情况。
九一级应届四个班,两个补习班,六个班总共近三百名同学,只有区区三人考上了大学。
这考取大学的三人中,应届班的一人还只是大专,文、理科补习班也各考取一人,分数勉强跨过了本科录取线。
这一结果跟学校往届高考成绩相差不大,基本上都在老师们的预料之中。但对袁初冬等进入高三,且对高考抱有极大期望的同学们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面对低到百分之一的升学率,同学们几乎人人自危。
袁初冬心里就没有一点谱。
虽然高二下学期结束时,他终于甩掉了“千年老二”这一桂冠,一下荣膺全班第一。
但根据学校今年高考的整体表现,即便是袁初冬这个全班以及全校的理科状元,想要顺利考上大学,也没有什么“可靠性”可言。
更何况,他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侥幸。
因为根据班主任刘相杰公布的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排在班上前十名的同学总分差距不超过十四分,前五名之间的差距则更小。
这让袁初冬时不时心里感到发慌。
而袁初冬都慌了,其它同学岂不是更慌?
好在针对毕业班同学出现的状况,学校领导亲自出面,分别在年级文科和理科尖子班,召开了两场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坚定信心,满怀希望迎接一年后的高考。
学校领导认为,今年的高考并不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还能算得上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并提出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虽然九一级只有三名同学上了录取分数线,但足足有十几名同学的高考成绩,离录取分数线的差距在二十分以内。
可以想象,如果这十几名同学平常学习能够再努力一把,或者考试时能够发挥得再好一些,直接上线并不是没有可能。
再退一步说,如果他们今年选择继续复读,考上大学的希望又能更进一步。
同时,学校领导高调表示,为了集中师资力量确保高三九二级应届班的升学率,他们已经采取了果断措施——今年不再开设文理科补习班。
一番座谈下来,同学们的情绪总算稳定不少……
于是新一轮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了。
理科尖子班的大部分同学,每天的早自习肯定是提前到场的。
中午也很少休息,一般是吃过午饭后就往教室里跑。
下午放学后,鲜有同学在宿舍里逗留或者是在学校里漫步。
不少同学甚至连平常的体育锻炼也放弃了——这让“相杰妈妈”不得不经常跑到教室里,扯着嗓子像赶鸭子上架一样,把同学们往操场上赶。
晚间时候一样,不到晚自习下课铃响,同学们是绝不会回宿舍的。
更有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的同学,特意上街买了一把手电筒。
宿舍里灯光熄灭后,同学便钻进被窝,打开手电筒,借着手电筒发出的光亮看书——手电筒比蜡烛好,点燃蜡烛容易被老师发现,也会影响宿舍里其他同学休息,而手电筒放进被窝,谁也不知道。
袁初冬自然是要勤奋学习的。
开学不久,他就已经年满十七岁了。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每当袁初冬坐在教室里做完功课,稍作休息时,心中总会不由自主的轻轻吟唱。
“是啊,童年已经远去,成长已慢慢接近……”袁初冬揉揉有些发酸的眉心,继续埋头苦读。
进入高三以后,他基本上已经很少去小姑家了,以至于小姑在见不着他的情况下,好几次都找到了学校,只为给他送一餐可口的饭菜。
上街的次数也相对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