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魏忠贤气焰嚣天,仗着先皇的宠信,简直是横行无忌,在内廷中,几乎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但是他的所有权势,都来自皇权,而勋贵们的权势,也同样来自皇权,在这一点上,其实魏忠贤并没有凌驾到勋贵这个阶层的实力。
大明的勋贵,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在大明的读书人心里,始终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内阁制度的出现,更是让这一观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勋贵们不同,在勋贵们看来,这天下,就是天子与他们的,
而无论那些读书人也好,那些武将也好,都不过是外人,是帮着他们来治理这天下的。
这就让他们对整个大明江山,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
大明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封功臣六公爵,二十八侯爵,二伯爵,开启了大明勋贵世家的开端。
后来历经靖难之役,夺门之变,乃至于土木堡之变,消亡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勋贵,
同时也崛起了一批新贵时至今日,勋贵集团仍然有着巨大的群体,甚至掌握着大部分的军权,这也是皇权对勋贵集团的信任。
魏忠贤作为皇帝信任的家奴,权柄巨大,气焰嚣天,风头最盛的时候,让他针对勋贵集团的某些个体下手欺凌、迫害,他有这个胆子和能力,但是,要让针对整个大明的勋贵集团对立,做出一副不死不休的局面,那么失败的肯定是他。
光是想一想,就令人头皮发麻,大明现在还有多少公爵,伯爷,侯爵,又有多少公爵伯爵侯爵把持着军权,他们门下又有多少门人子弟在军中,就算这些都不说,这些公爵伯爷侯爵家中蓄养的家丁,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稍微有点底蕴的世家,蓄养个几百人上千人的家丁,根本就是常事,想南京两个徐家,即便不动用朝廷的军队,在南京若是有内乱的时候,拉出那么四五千家丁维持城池秩序,镇压叛乱,那真是分分钟的事情。
夺门之变的时候,这主力还不是就是勋贵们的家丁。
而由于皇权对勋贵们的彻底信任,这种情况,也是在皇权的默许之中,甚至,和皇亲比起来,这种信任更为过分,打个比方说,分封就藩的藩王,按照朝廷的规制,可以蓄养一卫士兵,这顶天了就一千多人,如果蓄养的人数再多,那朝廷立刻就得怀疑你是不是打算干点造反的事情了。
但是,对于勋贵来说,就没这个担忧,皇帝甚至希望你蓄养的家丁越多越好,当然,得靠着你有名目可查的财源收入蓄养,这样既信任了对方,又防范了可能的野心,算是两全之策。
对于皇权的信任,勋贵们一点都没有辜负,但凡大明江山需要他们出面的时候,他们比起所有的人更能敢冲敢打敢杀,比起所有人,更为忠心耿耿。
就如同朱由检眼前的这两个羽林左卫和羽林右卫的指挥使一样。
他们负责宫中禁卫,敢不敢交恶魏忠贤,答案是不敢,他们敢给魏忠贤甩脸子,不给面子,那魏忠贤也不会给他们面子,分分钟可以施加压力给皇帝,给勋贵集团,将他们两个换掉,然后打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
但是,即便是换掉了他们,接任这个职位的,必定还是勋贵的人,绝对不会是魏忠贤的人,这一点,魏忠贤明白,勋贵们也明白。
大家就这样保持着眼前的一团和气,不撕破脸。k吧kx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