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项羽又再一次翻开《孙子兵法》的第一章始计篇,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或者是第五次阅读它了,每一次阅读他似乎都会有一些全新的见解。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考察研究的。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和各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律。
能够真正看懂这些内容的人很少,因此项羽也很难找到一个人来和他一起讨论《孙子兵法》之中的内容,他之前也试图与项庄来讨论这些,但是项庄显然对于这些非常高深的内容不怎么感兴趣,即便他真的感兴趣,但是项庄在军事战略上的天赋与项羽相比还是差了太多了。
其实对于孙武所写的一些内容他也并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所以想要找一个人来一起讨论一下,后来他又想到了龙且,相比于项庄来说,龙且显然是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
“龙且,你说孙武在书中所提到的这五种用来分析和预测战争胜负的情况,其中哪一种是最为重要的?”
龙且听后也露出了沉思的表情,看得出来龙且的确是有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不过很显然项羽一上来就问他这样的问题还是让他感觉有点难度,不过最后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项将军啊,战争其实本身就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因此属下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这道,也就是国家体制以及说君主的大方向啊,你想想天下之人为什么愿意起兵反秦,那便是因为暴秦在政治体制上出了问题,它所推行的暴政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以有道伐无道,自然会受到天下之人的响应。”
项羽听了之后若有所思,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王朝之所以这么快便走向了灭亡,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始皇所推行的政策实在是太过于激进和粗暴了,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征战,民心其实是思安的,是想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去生存的。
而秦始皇却推行极为严苛的律法,同时用极重的税负与徭役来压榨百姓,妄图通过高压的方式来统治人民,他这样的做法进一步的激化了社会矛盾,将人民逼到了他的对立面上。
其实尽管在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初,各国的旧贵族势力依然还是存在着的,但其实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六国灭亡、天下统一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来说是结束了周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状态。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天下之民未必都是反对秦始皇的,或者说至少他们或许都曾经幻想过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他们便有机会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若秦始皇真的能够实行休养生息的仁政,那么这些六国的旧民未必不会支持于他,如果是那样六国的旧势力就算再强大,也终究没有机会掀起大的波涛。
所以在项羽看来,真正亡秦的并不是别人,而是秦自己,是它自己错误政治体制为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龙且你说得很对,若是我们以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一定要好好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去实行一个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好政策。”
“项将军英明,其实老百姓是非常容易满足的。”
“嗯,来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项羽又拉着龙且继续就《孙子兵法》往下看去。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