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黄医师进图书馆,发现徐又在翻译那本英汉对照的专业书,明白他无事可做,就给他找了三篇外文,要他翻译。 并对他说:“周刊或半月刊上的文献最新,常有报道一些疾病的最新诊治文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知识,以后,你可自己学着,挑选翻译的文献,如果没有把握,可请教各专科的高年医师,他们会指点你的,这样,你才能独立翻译并发表文献”。 三个多月后,这三篇译文都发表了。有些与黄医师熟悉的人,曾问黄医师:“他真有翻译文献的能力吗”?黄说:“他的翻译水平虽不高,但十分认真,进步快,又有充足的时间,是个翻译文献的好苗子,但还需要多加培养”。 又说:“他的汉语水平较好,表述清楚,字也写得好。译完后,他会缮写好再去投稿,省了你爬格子的精力和时间。” 此后,陆陆续续,有些其他专科的,高年医师,也选上一两篇文献,要徐翻译后投稿。没有人选文献给他译时,就按黄医师的指导,选后征求专科医师的意见,再进行翻译,并请他们审校。 要他翻译文献的医师们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十分同情他,认为一个初进图书馆的后勤人员,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应该尽力帮助他。 有的怀疑他的翻译能力,不相信到图书馆那么短的时间,就能通过自学,具备翻译能力。要亲自测试测试,他们最看不起沽名钧誉,欺世盗名的人。 有的清楚徐有极好的缮写书稿能力,现在又见他在刊物上发表了译文,也想了解他真实的翻译能力,在有打野鸭子的机会时,就可让他做个帮手…… 徐并不知道,让他翻译文献的,各有其目的。他对要他翻译的文献,都十分认真,加班加点地完成。这些译文,多数都在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他能翻译文献的事,也逐渐在医院得到了公认。 这些翻译资料,虽然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他牢记了一位医生,曾对他说过的话:“把外文资料译成汉语,就能提高书刊的利用率,扩大利用的人群。翻译资料,应是你分内的事”。 使他更坚信,到图书馆工作,是完全对的,并感到这条路,渐渐地越走越宽了,越走越有信心了,越走越看得到自己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