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已经开始进入紧张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准备阶段。
田教授要求张智,作为一个已经有着近二十年科研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在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上下功夫。这就使得张智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海量的外文科技文献。
按照张智自己的计划,现在已经是第一学年的后半阶段了,他想尽量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把论文的选题确定下来,争取开题报告答辩一次通过。
他每天的时间开始显得不够用了。
转眼,时间进入了三月。
一场罕见的倒春寒,催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雪,给初春的西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
三月二日至四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高级助手访华团一行,结束了在北京、西安的访问后,来到了他们此行的第三站,也就是最后一站,西城。
这个访华团的多数成员是首次来到中国。
按照有关方面的日程安排,到达西城的第二天,访华团成员中的部分美方企业代表,将在前期已经接洽商谈的基础上,与省企业界的代表进行合作签约。签约仪式将在西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局会议厅举行。
签约当天的下午三点四十分,访华团成员中参加签约的美方企业代表的车队,鱼贯进入建管局院内,车上下来的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陆续进入签约现场。
四点整,就在主持人准备宣布签约仪式开始时,访华团随团翻译向中方有关负责人耳语了一阵后,签约仪式主持人随即被告知,美方企业代表请求暂缓举行签约仪式,说是要与西城企业界的代表就合作细节作进一步的商定。
主持人按照要求返回主席台宣布道:“请参加签约仪式的有关人员,原地等候,签约仪式稍后开始。”
参加签约的双方代表,开始一个个进入会议厅旁边的休息室,休息室的大门随后被工作人员紧紧地关闭。
半个小时过去了,会议厅里参加仪式的其他人员都在等待中,一个个不时地朝休息室的门口望一眼。
窗外,阴沉的天空下,不远处的秦山被这场春雪一片一片地覆盖着,没有被雪覆盖到的地方,在雪的衬托中显得幽暗苍凉,给此时冷清的签约现场又增添了几许寒意。
会议厅主席台旁边的一张铺着红色台布的长桌上,已斟在杯中准备祝贺签约成功的一杯杯红酒,也静静地等在那里。
因为是重要的外事活动,楼外的通道上,依次停靠着的访华团成员乘坐的十几辆小车,负责接待工作的司机们,一个个坐在驾驶里不敢熄火,随时准备启动车辆他们事先已经得到通知,按原定的日程时间安排,签约仪式应该在十六时三十分结束。
会议厅里,南面靠墙的一台大座钟,提示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时针已经指向六点钟,从休息室门口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依然没有带出商谈结束的消息。
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留在签约现场的一些人开始四处走动起来,相互猜测着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窗外,那十几辆小车也没有了一直响着的低沉匀速的“嗵嗵嗵”声,那是司机们不得不暂时关闭了发动机。
一个省级媒体的记者走到休息室的门口,小声地向工作人员打听情况。
原来,参与签约的一些美方企业代表,在抵达西城之初,并未对签约之外西城的其他工业企业有过多的关注。他们在西城的访问日程排的很满,在到达签约现场之前,他们刚刚结束了对西城几家大的国有企业的参观考察,这几家企业均是“一五”时期我国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并且都是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
一路参观下来,美方企业代表被西城的工业发展规模和工业发展门类深深吸引,对进一步开展合作有了新的打算。
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公司总裁莫里斯。
五年前,美国公司在西城高新区投资建设的中国有限公司,是省投资规模最大的美商独资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石油工业用支撑剂,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5。
莫里斯既是此次访华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专程来到西城,为的是进一步考察西城的投资环境,并为十月份将在西城召开的公司董事会作准备。
在西城的几天里,莫里斯参加了中美双方共同举办的旨在推动双方经贸特别是中小企业间合作的工贸合作恳谈会,与西城市的企业代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其间,莫里斯意外得知曙光研究院已于数年前研制成功,并具有规模生产的能力。
是生产支撑剂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能够在西城就地解决这一原料问题,将大幅降低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成本。
所以,在签约即将开始的时候,莫里斯提出的建议是,在这次回美国之前,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与曙光研究院方面进行接触,商谈合作事宜。
外方的合作愿望,很快由有关方面反馈到负责签约协调工作的西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青林那里。李青林当即联系市科技局、市外事办等有关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后,直接把电话打给了曙光研究院的林院长。
林院长接到电话,考虑到这个项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必须要和研制项目负责人、专利拥有者张智取得联系。于是林院长又把电话打给张智,让张智尽快飞回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