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报纸(1 / 2)梨园秋首页

铅板印刷技术成功,白鹏飞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问吴四三道:“现在我们的纸张油墨供应还有人手配备情况怎么样?”

吴四三拿出一个本子翻了半天,回答道:“纸张存货很足,人手也有,足够每天出一百本书了。”

白鹏飞直接道:“这两天你抓紧招工,全部上铸板印刷设备,给我开三条生产线,起码要做到一天能赶出五百册。”

吴四三惊讶道:“我们哪来那么多书要印。”

白鹏飞一笑,没有解释,没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吴四三很难理解当信息传播成本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对信息的需求能有多强。

当印五万字的成本降低到30文时,他们的书坊就已经不需要再靠卖书盈利了,最简单的做法,在五万字的书里加三十个广告,每个广告一文钱就足以摊平印书的成本。

到这时候,印刷术的真正实力才得以显现。

白鹏飞马上回家,到自己书房的柜子里拿出了一沓他写了十多天的稿纸,然后直接前往春鸣社。

一到春鸣社,仆人通报之后,张春望便出来,一见白鹏飞遍很热情的与他作揖。

“鹏飞,你是有新稿要出吗?”

三本牡丹亭已经售出一万多册,而且还源源不断有外地客商来到临安拿货,光这三本书今年就为春鸣社挣到了近两千两,而且后续热度不减。

原本以为两轮只能卖八百两的昆曲版牡丹亭剧本第一轮售价便达千两宝钞,购买方却不是班社,而是唱曲的妓院和有钱人家的私人戏班。

牡丹亭戏词很文,不适合作为面向大众的戏曲演出,但却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这些购买牡丹亭剧本的班社都准备将牡丹亭用以在达官贵人的堂会上做小规模演出的。

这种演出最追求格调,哪个班社能唱如今文人中最流行的牡丹亭,自然就会让作为观众文人雅士们觉得品更高,而牡丹亭剧本越是贵,这些班社越是愿意买,越是人无我有越是符合他们高消费演出的需求。

白鹏飞一部书和一部衍生剧,直接让春鸣社入账两千多两。

张春望是一个文人,但更是春鸣社主社,这两年他为了筹钱保住结社四处求告,深知钱财可贵,张春望现在看着白鹏飞就像看着一棵摇钱树,在这么大的吸引力面前,哪怕他是文人也难保矜持。

两人互相见礼后走上二楼,等上茶的仆人离开,白鹏飞笑道:“涨主社,我这次来不是投稿,而是想和春鸣社谈另一桩生意。”

“哦,”想到广告和袖珍书的经营,张春望对白鹏飞的经商能力也颇为信任,感兴趣道,“白大家有什么生意可以和春鸣社做?”

白鹏飞道:“我想和春鸣社合办一个新的刊物。”

张春望有些奇怪,他们的春鸣社社刊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每个月也就能挣百十两宝钞,难道白鹏飞看上了这个生意?这可实在没必要。

“社刊不挣钱,”张春望劝道,“每月也就能卖个千把本,还不如多发行一些单行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