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1 / 2)假死后大佬们抢着当我未亡人首页

04

少年人的身体很软,很温暖,柔顺光滑的发丝跟着贴近,微凉地擦过手心。

容仪调整着姿势,迷蒙间觉得相里飞卢的腿碍事,膝盖跟着顶了上去,要他挪开。

他很快发觉顶不开,下意识地想伸长脖子去叨他,又忘了自己现在不是原身,头刚低下去,就撞到相里飞卢的胸膛,硬实滚烫。

他不动了。

枕头太硬,他缩回来扯过被子,觉得怀里终于有了依靠,于是满意地陷入了深眠。

相里飞卢一床薄被,一大半都被他扯去了。

他靠过来的那一刹那,相里飞卢浑身绷紧,犹如被烫了一下,退后让开,脸色铁青地坐了起来。

容仪浑然不觉,只动了动,剩下的那四分之一被子也揽了过来,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他是凤凰,又是明行天运,本来不畏寒冷,只是看着这边的人类都在窝里放条毯子,他也学着裹一裹。

佛塔除了第一层与塔外的护院外,其余的塔室都存放着大量的经书与文卷,这一层楼也并无别的地方可去。

相里飞卢深吸一口气,屏息凝神,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寝衣,就地打坐。

房中只剩下容仪轻浅的呼吸声。

这只凤凰睡着的时候,真正像个普通的少年人一样,神情带着某种迷茫和娇憨,肌肤莹润,呼吸温热。

窗外天色由暗到明,雨声渐渐地小了。

相里飞卢气行多个小周天,自在法决又过了一遍,到了正午,他听见钟声响起,是他该去宫里的时间了。

他每日卯时睡,正午起,一丝一毫都不差,比姜国的报时鸟更加精确、严密,风雨无阻。任何人都有懈怠的时间,只有他一丝一毫的差池都不能出。

他垂下眼,注视着容仪,碧绿的眼幽暗而复杂。

容仪仍然没有醒,全然毫无防备的姿态对着他。

青月剑仍然在他手里紧紧地握着,只要他想,随时随地就能抽出刀刃,刺入这少年人的胸膛。

谶纬的话回响在他脑海中。

——“凤凰出,姜国覆。”

檐下雨珠滚落,风吹拂过,容仪似乎觉得这声响烦,睡梦中又动了动,往温暖的地方挤得更深了一些。

他注视了容仪片刻,青月剑调转了方向。

相里飞卢起身换衣。

出门之前,他想起容仪昨天轻轻松松穿墙而过的模样,反手一道符文刻下,将容仪幽闭在这个房间里。

这符文威力无穷,他这么多年也只用过一次。

那时北方鬼族侵入,孔雀坚持要替他御敌,他学来了囚神的法术,将孔雀与其他人全部囚在姜国境内,只允许他们护法,不允许随行。

随后他带着一身伤全胜而归,方才解除了这个封印。

他实在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还需要在佛塔里用上这道符文。

*

“孔雀身死,姜国周边危机四伏,佛子,从此以后无人为你护法,其实不止朕……”

皇帝的声音有几分嘶哑,兴许也是因为天凉,难免有了一些伤寒之兆。

“朝臣与民众,也都希望大师您能休息一下。这次南部的渡厄消灾,朕指派了旁人去做,周围防线,也安排了除妖师镇守。毕竟……”

毕竟孔雀死了。

如同人卸一臂,不会不痛。

“我因修行,无须休息。”相里飞卢声音没有什么变化。“陛下多虑了。”

皇帝抬起眼看他,神情复杂,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三十岁继位时,为他主持登基的就是相里飞卢。

相里飞卢身份特殊,也是姜国唯一一个不用对任何皇族俯首称臣的存在,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提剑入朝堂的人。

那时相里飞卢就是二三十出头的模样。

如今十多年过去,他已有斑白鬓发,相里飞卢却仍然是原来的模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他已经成为姜国的象征,一枚永驻的定心丸,和他的青月剑一样,仿佛长存千年不灭。

只是一根弦绷得太久,太紧,别人也会担忧。

“南部渡厄,我明日即启程,陛下在宫里,如有要事,即刻传书。”相里飞卢说。“我一个人,也是一样的。”

皇帝踌躇了一下:“这固然叫朕放心,只是,我听说佛子你……近日是否有其他要事?”

姜国谶纬,自古只掌握在国师手中,历情劫的事情,只有相里飞卢自己,与水镜中的亡灵们知道。

相里飞卢抬起眼,幽暗翠绿的眼如同墨玉。

皇帝咳嗽一声:“我是听禁军进言,佛子身边似乎多了一个貌美少年。”

昨晚的事,今天正午就报到了皇宫里,禁军队长的嘴巴很利索。

皇帝见他没说话,又轻轻叹了一口气:“从前朕以为,有生之年,能替你与孔雀大明王菩萨主持一场神婚,如今,佛子如果身边来了新人,那么至少这次,别再错过了吧。”

“昨日的那少年是个意外,我自会处理。”

相里飞卢沉声说道。

“我亦从心底敬仰孔雀大明王,不曾有僭越之想。佛家清规戒律在此,我此生不会破戒。”

外边仍在下雨,侍卫与宫人护送相里飞卢回佛塔。

以他的地位,本来什么排场都能有,但相里飞卢只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屏退众人,一个人来来去去,身形清俊而挺拔,比他那把剑更加挺直。

“大师这个人啊……”

皇帝低声叹气,向旁边招了招手。

在另一边偷看了半晌的小皇子奔过来,扑进他怀中。

“父皇,大师也可以成婚的吗?”

孩子也跟着他一起,盯着那雨中挺拔劲瘦的人影,童言无忌,“大师,不是和尚么?”

皇帝抱着他,拍了拍:“他是佛法化生,本身已是佛门人,不需要像凡人的和尚一样,守戒修行,剃度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