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兵讲的故事引起了大家对【善心和善行的尺度】的讨论,不过,到最后,这群这么几天下来已经放开了自己的包袱的嘉宾,也没有发出故意装逼的圣母言论,都是在很认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和对这件事的所思所感,哪怕这些所见所闻,不那么正义凛然,甚至还有些小心眼和自私。
导演小赖这几天对此非常有感触,她在项目日记上写道,“也许是一开始米雪阿姨的真诚倾诉引导了大家真诚讲述的风气吧,亦或是王鱼小姑娘他们讲述的特别符合自己期待和真实性格弱点的幻想文的形式,给了大家一个,就算没有经历,也可以试着想一想,或者从编故事的角度夹带些自己好奇的别人的经历或者问题——给了大家这样一个示范,给了大家一个更容易接受的‘真实阐述’,所以现在这个简陋的节目组才会有这样的氛围吧。”
“感觉像在做访谈或者纪录片,嘻嘻嘻。而这种感觉虽然偏离了当初想要做即时发生的小火花的恋爱小综艺,但是感觉更偏向像传说中薄伽丘的《十日谈》——一个人讲一个故事那样,或者说是像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沙漠里或者是沙滩上,人们围着篝火,互相分享故事(可以是自己的真实冒险经历,可以是自己的听闻,可以是祖辈留下来的传说,可以是自己基于自己的好奇与幻想创造的故事······)的感觉。
就······还挺好的。”
其实导演小赖在录制每天的故事,都会试着从嘉宾分享的故事中找这个人想要表达的点,嗯,这个可以从故事主角特别的性格或是不同的遭遇中得出,也能从嘉宾讲述的语气得出——导演小赖觉得自己还应该深究下去的。去挖一挖这位嘉宾为什么讲这个人,为什么讲这个人的这些事,为什么要这么讲,他最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而这,又跟他的前半生有什么关联呢?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对于事物的情感不可能没有来由的,一定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比如你在路上看起来无缘无故特别讨厌一个人,那么肯定是这个人长得跟你曾经碰到过的、自己厌恶的另一个人什么地方很像,或者是他哪个行为冒犯到自己,或者行为中透出的性格是自己厌恶的(包括对方表现出性格中有像自己的一点,而自己其实很厌恶自己身上这一点的这种情况),再不济也是从生物学上来说,两个人内脏振动的频率相近,所以走近的时候物理上两个人的器官产生了共振,因为自己器官振动受共振影响而不正常,所以自己难受。再比如,一个有家暴倾向的人,一般情况下,他的原生家庭都是有家暴情况出现的。心理学上有个观点是从小生活在家暴环境的孩子,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一套思维模式和环境,所以长大后,要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去寻求心理帮助,自己从这个代际关系中挣脱出来的话,那么一般成家后还会遇到家暴的环境——因为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倾向于找一个像自己父亲母亲那样的施暴者,不知不觉给自己创造出跟小时候一样的环境,继续被施暴,或者是自己成为一个像施暴者那样的人。此外还有很多很多果必有因的案例,都证明了,人作出的每一个选择,不管表面上看是不是随意选的、不知不觉选的,好像没有之前的因素影响到自己作出这个决策,实际上都是受了自己之前发生的事情及其塑造出来的自己的性格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导演小赖深以为是。每一次,其实都想不止于此,想多问嘉宾一些问题,想尽可能把他们作为一个人本身的特别展示出来。但是可能是小赖不够勇敢,或者是比较会为其他人考虑吧,嘉宾们加入这个节目——或者说是活动的开头一起同意了要讲个故事,于是小赖除了这个故事之外,如果嘉宾有愿意进一步分享的,小赖就给一起剪进节目去,其他的小赖就不曾再问嘉宾索取了。
“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作为陌生人,大家能这么配合,就已经很感激了”,于是脸皮不够厚的小赖问也没去问,就接受了自己节目的深度可能不够,明明有做得更好的机会自己却不敢直接出击的现实了。
下一个故事是关于练习生的。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大家一开始都很惊讶他会讲这么一个故事。因为知道他是跟控制欲超强的母亲赌气离家出走的,大家,包括导演小赖都觉得他应该会借此讲一下他妈妈怎么精神控制和物质控制他,然后顺带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控诉一下这一届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讲讲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真正想要的······就这些东西的。
陈睿昕是这个城市的人,他妈妈一直对他控制得很严,生活中大事小事全部都要管,每做一件事,他妈妈不仅要求他做这件事,还会要求他按照她给的方式,分毫不差地去做,而做,又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都不肯把控制权让给陈睿昕,陈睿昕也算个小天才,成绩一直都是年段前三,十五岁的年纪,就上高一了,要比同龄人早上一年。这回碰上高考选科分班,就是政史地物化生这些科目可以自由选择搭配,高考的英语也可以用日语代替,陈睿昕想选历史、生物和地理,还有日语,而他妈妈就一定要陈睿昕选英语,读物理、化学和生物。他妈妈坚持这么做,说英语是从小就开始学的,高考科目选择英语的话,肯定要更熟悉,补课也更好补,而选择物化生的原因是综合了三次考试,陈睿昕的这三科考试科目在众多科目里是排名最高的。他妈妈也不听他是怎么选的,也不想知道他最喜欢的是什么,陈睿昕说了他为什么想要也被当成孩子不懂事的玩闹——“我妈可能不需要一个有思想的儿子,她觉得她特别睿智,我做事只要带着她的脑子就行。从头到尾我就做个分毫不差执行她命令的机器人就行。”
然后陈睿昕就受不了,趁这回放暑假的时候跑了,他妈给他报的补习班也不去了,然后随便搭了一个公交,去了一个比较偏的公园,在那边玩手机的时候,在同城贴吧发现了《十天恋爱实验室》这个可以免费吃住几天的节目组,就试着打电话问一下能不能也来这边蹭个住宿,顺便认识一些朋友,然后就来了这个节目组。
就很出乎意料,这个叫陈睿昕的十五岁小男孩,讲的是和他的生活并没有两毛钱关系的一个平凡的练习生,女练习生的追梦经历,而且讲的故事也比较沧桑,不太符合应该有对未来满满期待和雄心壮志的十五岁小年轻形象。
其实导演小赖一直想问为什么的,但是最后也出于自己觉得该给尊重的方式给出了沉默的尊重——“啊啊啊啊我好想问啊!”这个项目的记录本上每天都有好几句“我好想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