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1 / 1)医疗机构故事首页

陶宽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盯着门口,看看陶宽爹是不是回来了,陶宽爹手里拿着陶宽心里想要的电筒。眼睛不时也看看桌上的饭菜,看着陶宽妈吃饭夹的菜,陶宽妈吃饭比之陶宽简直就是云泥之别,陶宽速度极快,他不是在吃,而是在吞,也没有对饭菜的冷热的要求,有菜时候还会挑挑菜,没菜的时候几乎是来者不拒,能填饱肚子就好,陶宽看着陶宽妈吃饭的情形,自己却在倒盘算着如何向陶宽妈开口商量晚上鞋子的问题。陶宽并不确定陶宽爹什么时候回家,更不确定是不是可以拿到林木所要的电棍子电筒。新打的茅坑还三日香,况且还是新添的家之重器电筒。陶宽心里也没底,陶宽知道陶宽爹喜欢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地位。陶宽爷爷和陶磊早吃饱了,桌上只有陶宽妈和陶宽,陶宽也快吃饱了,只是在等陶宽妈吃饭,一则是等陶宽妈吃完了,还剩多少饭菜,只要陶宽的吃饱了,陶宽几乎可以一扫而空,也不管自己不喜欢吃的茄子了。陶宽和陶宽爷爷不同,陶宽爷爷是老了,吃不了,吃太饱不舒服,晚上睡不踏实,再则就是晚饭吃太饱,夜尿多,不愿起来。虽然是深秋,夜里也不算太冷,但陶宽爷爷还是尽量不愿起来,陶宽爷爷睡眠不是很好,能睡着时候尽量不要醒来,半夜要是因为尿意而起来,再想睡着就比较难了,甚至一个晚上就再也睡不着了,陶宽爷爷自己也知道,自己吃得太饱了窝在心里不舒服。陶宽则不同,陶宽正在长身体,所需要的材料自然多多益善,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肚子就像开火车,那时候对油脂需求大,问题是没有太多油水给孩子,半年能见油腥的就不错了,即使陶宽家在村庄里也算中上的生活水平,但吃肉机会还是很少,新鲜肉只是在过年过节,家里需要肉来祭祀,才会买点,这时候就看家庭收入了,收入比较好的,整个村庄也就那么几家,大部分人家都是斤把肉,换作林家那样的孩子多的家庭,能喝口汤就不错了,但陶宽家稍微好些,会在二斤到三斤左右,陶磊体质弱,陶宽妈会给陶磊用新鲜肉汆汤,陶磊很适合这样的吃法,鲜美,肉香浓郁,容易消化,对身体会好些。这也是陶宽爷爷也需要的做法,家有老人小孩的,不能吃得太油腻,只能这样了,陶宽妈很细心,对陶宽爷爷和陶磊也很上心,陶宽爷爷身体好,陶宽妈则很好,不但是菜园里面的粗活细活,陶宽爷爷都很细致,也很有经验,会把家里的菜园料理得很好。再个就是柴火,虽然陶磊可以帮着砍,但主要还是陶宽爷爷,陶磊身子弱,不能承担过多劳动,也正因为陶宽妈对陶宽爷爷的照顾和孝敬,致使陶宽爷爷尽心尽力帮着陶宽妈打理家务,也使陶宽爹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尽心去外面做手艺,也让陶宽有了被村庄里所称道的公子哥的生活。家庭条件好,饮食均匀,加上陶宽爹和陶宽妈对陶宽爷爷的顺心顺意,陶宽爷爷心情没有了不开心,心情自然就很好,这样说来陶宽爷爷的病痛就少了,身体也更硬朗,即使有个伤风咳嗽也会及时去看好,陶宽爷爷也一直被村庄的老人羡慕,中年人的尊重,孩子们的可爱老爷爷。陶磊身子骨差些,有时不时有了肉的进补,也慢慢好些,关键还是有了陶宽爷爷的分担,生活的压力不至于太重,身子骨也慢慢好些,身体好了,生病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一定的程度上,买肉的钱替补了买药的钱,这也是陶宽妈所希望的结果,更是陶宽爷爷最愿看到的事实。陶宽则不同,他不仅仅新鲜肉汆汤,陶宽要的是炖的大块肉,和陶宽爹一样,不管瘦肉还是肥肉都来者不拒,尤其喜欢肥肉,切个肥瘦相间,先烧后炖,放个姜,蒜,葱,煮至烂透,这样就肥而不腻了。乡村的人没什么太多的烹饪方法,无非就是煎,炖。但陶宽爹和陶宽都很喜欢这样做法。除了过年过节,能吃到肉的机会少至又少,陶宽家有肉,但也不多,也就三五块咸肉,除了贵客来了,一般不会切肉招待,最多的是切些肥肉,蒸腌菜,腌菜是自己种的,吃不完的白菜,切好晒干,放个三五年,依然可以食用。家里人只夹腌菜吃,肉却一直炖到很小块,孩子实在馋了,夹一小块,闻闻肉香,那肉几乎和盐一样的咸。没有一定的口味,是根本吃不下去的,陶宽家里只有陶宽能吃,一则是陶宽最小,家人心疼陶宽,二则是陶宽对肉的需求大于那些人,陶宽爷爷年龄大了,不敢吃太咸的,陶宽爹经常外出做手艺,吃肉的机会很大,只要有些经济基础的人家,都会买些肉请匠人做活。所以陶宽爹对肉稍微好些,不是太馋。只有陶宽妈和陶宽平时吃肉的机会小些。陶宽妈对肉的要求相对于陶宽也会好些,一则陶宽妈成年人,二则陶宽家的肉都是陶宽妈一手下来的,买多少肉,洗干净,再把大块的分好,什么肉可以现时吃,什么肉腌起来更香,陶宽妈心里清楚。陶宽吃完碗里最后的几粒饭,见陶宽妈还在慢慢扒拉着碗里的饭菜,陶宽性子急,但却不会对陶宽说什么,于是站起身来,对陶宽妈说:妈,你吃着,我去迎迎我爸,看他回家了没,回家到哪了。陶宽妈知道陶宽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没点破陶宽,只是会心笑笑,也没有作答,陶宽见有陶宽妈的默许,也不管身上的狗屎黏,也不管外面的漆黑,走了出去,刚到门口,陶宽也似乎有些不妥,毕竟身上的汗味和那讨厌的狗屎黏还在身上,难受的是自己,也就慢慢退回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