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
苍翠的群山,宛如海起伏的波涛,重重叠叠。
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这里是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的紫阳书院。
太康立于一棵高耸入云的树梢之巅,俯首看去,只见九曲溪旋绕曲折,隐屏峰下云气流动,呼吸一口,顿觉耳目一新。
脑海找闪过陆放翁的一篇诗歌,不禁脱口而出,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
我老正须闲处看,白云一半肯分无。”
这紫阳书院在隐屏峰下,两麓相抱之中,有三间房屋,名为仁智堂。
堂的左右,有两间卧室,左边是此间主人家自己居住的,叫隐求室;右边是接待朋友的,叫止宿寮。
左麓之外,有一处幽深的山坞,坞口累石为门,称石门坞。坞内别有一排房屋,作为学者学生的群居之所,名为观善斋。
观善斋前,还有两座成掎角之势的亭子——晚对亭和铁笛亭。
石门西边,又有一间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为寒栖馆,太康一干人等目前正是被安顿在这里。
而在寒栖馆外,则绕着一圈篱笆,截断两麓之间之空隙,当中安着一扇柴门,挂“紫阳书院”的横匾。
他来到这紫阳书院已有三天,自从三天前救了林平之的父母之后,因为要给两人治伤,太康就在最近找了个人烟之处,安顿两人。
索性两人受的都是一些皮肉伤,经过三天的疗养气色已经有所好转,就让林平之在一旁照顾着,自己则是乘机浏览一番山色。
而且说来也巧了,太康原本的目标是拜访止止庵的崇平道长,没想到随便找的这个地方竟然是紫阳书院。
既然遇到了,太康决定客居一段时间。
这紫阳书院,乃是宋代的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所建立的讲学之地。
太康之所以知道,乃是由于“紫阳”二字。
因为桐柏山崇道观的祖师就是张伯端,其号“紫阳真人”,而朱熹朱文公,也称“紫阳先生”,同号“紫阳”,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而紫阳书院如今的山长是朱文公的八世孙——朱洵先生,在知道太康的来历后,盛情留下太康一干人等,当作贵客。
而太康在待了几日之后,见识到了紫阳书院的底蕴,那足有千卷的藏书,让太康决定了要多盘亘一段时间。
毕竟朱洵学生可是朱熹的后代,定然保存着朱熹最珍贵的手稿。就算无缘得以一见,能够学到一些也是好的。
朱熹是谁?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中。
江藩说他: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