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还待说什么,却因听到儿女们在门外的声音而噤了声。
几息功夫,便从门外走过来一对金童玉女——杨段有一妻一妾,那妾只不过是早年间一个贴身丫鬟,未成婚之前收了房,之后又死活不愿意嫁人,只愿意伺候杨段夫妻,这才留下来的。如今辅佐周氏管家,说是妾室,更像是个女管家。
所以家里的子女俱是杨段与周氏所出,包括‘早夭’的杨盈,共有四男两女。一起序齿的话,分别是长子杨盛,次女杨宜主,三子杨盎,四子是早夭的杨盈,然后就是五女杨宜君,六子杨益。
杨宜君的姐姐杨宜主今年二十三岁,早好几年就嫁人了,这没什么可说的。两个哥哥里杨盛如今已经成家,不过他性情不受拘束,和父亲杨段年轻时很像。所以人没有呆在家里,而是带着妻儿正中原旅居兼游学,开阔眼界。
而二哥杨盎今年十九,尚未娶亲,还在成都外公周革门下读书呢。所以在家中承欢膝下的儿女只有杨宜君和小弟杨益。此时走进来的‘金童玉女’,正是他们。
姐弟两个给父亲母亲请安之后,杨益就猴到了母亲周氏身边。杨益是小儿子,性情又调皮聪慧,反而比杨宜君这个做女儿的更会撒娇。此时他给母亲讲笑话之余,瞥了一眼宜君,然后就开始告状了:“娘,昨日二姐没去养马城骑马,而是去了白溪庄学农人插秧!”
周氏点了点儿子的额头:“小告状精,你二姐平日待你多好,你便这样揭她的短——娇娇,你啊......”
周氏想要训诫女儿,然而大概是平日里杨宜君这样‘出格’的事做过太多,她也说过太多次了。每次宜君都是‘认错积极,绝不悔改’,以至于她现在都没什么可说的了。
再加上有偏帮宜君的杨段在旁打岔,周氏最终也只说了两句。到用早饭时,她已经说到别的事上了:“后日就是谷雨了,城里城外的青年男女都要去城外踏青,上回上巳节踏青你已经躲过了,这回可不许躲了!”
刚刚才犯过一回错,宜君没法在‘诚恳认错’之后立刻梗着脖子对着干,所以点头答应的很爽快。
只是吃过饭之后回自己的院子,她深深叹了口气——陪她去正院吃早饭的紫鹃、晴雯立刻向谢嬷嬷报告了她要参加后天踏青的事,一时为这个事大家都忙乱了一通。有人翻出各色衣裳,一件件问红妃和谢嬷嬷的意见,有人寻出首饰、构思当日的发髻...就连当日衣裳上薰什么香,都在提前推敲,务求尽善尽美。
宜君其实不是讨厌踏青...早年间为了求生存,杨氏开始倡导汉人与仡佬族通婚。为了促成这件事,杨氏在播州恢复了古代上巳节男女相亲的传统。在这一天,青年男女都会在郊外自由相处,若是有心的,事后就会结成姻亲。
如今播州以杨氏为首的汉人贵族,和以黄、臾、蒋三姓为首的仡佬人上层更是习惯在清明到立夏之间组织多次踏青活动,促成这些贵族青年。
早年间宜君还小的时候,这样的踏青活动她参加的挺积极的,对她来说那就是名正言顺不受约束玩耍的好机会。而如今,十五岁的她也进入了嫁娶年纪,再出现在踏青会中,周围人看她的眼光都不同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杨宜君就不再想去踏青会了。
婢女们忙前忙后,为她准备那一日穿戴的衣裳首饰,她却百无聊赖,只管点头,她们选中了什么她都说好。
晴雯拿起一件石榴红绢垂领窄袖衫子,一件黄地缠枝葡萄藤织金锦无袖短上衣,道:“娘子,瞧这衫子与背子。这背子是新做的,用的是大娘子上次归宁送来的织金锦,听说一匹要几百贯钱,真是华丽啊...不如踏青会那日就穿这个罢!”
蜀锦难得,织金锦又是蜀锦中最华丽汰侈的,价格自然高昂。杨家算是富贵人家了,但说到底也只是在播州有些身份,在外头人看来只怕和乡下土财主差不多。
平日里也就是播州候那一房的内眷多有织锦衣服,其他诸如杨宜君家这样的近支,也不大得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