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徐中郎还有事儿?(1 / 2)我,董卓,爱民如子首页

“像这样的弓,汝还有多少存货?”看店家有些缓过神儿了,张辽又问。

“还,还有……二十张?”店家伸出两个指头,试探得回答道。

“多少?”

“五十,五十张!……”张辽一瞪眼,吓得店家又跪了下去,连忙说道:“将军也知这弓制造不易,一年也出不了多少。库里真的只有五十张,多一张都没了。”

“哦,五十张……”张辽点点头,随即道:“那就是两万五千钱。”说着,从怀中掏出两块金饼,扔给店家道:“三斤的金饼,买你五十张弓,再配六百支箭。其中二百支不带箭头,用作练习。”

瞧着‘咣当’砸在地上的金饼,店家直接被整不会了:“将,将军,还给钱?”

“不给钱叫什么话,那不是抢吗?”张辽就有些生气,指着身后的壮汉们问道:“你看我们像是那样的人么?”

店家疑惑地看向那些眼珠子都发绿的兵卒,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模样,心想:你们这要是不像,啥样的人才像?

可他不敢说。

只能道:“将,将军……就算要给钱,这数儿也不对啊。”

“如何不对?”张辽更生气了,道:“汝这弓质量一般,多饶我一些箭怎么了?何况,我等一下采购这么多,还不给优惠点?”

“可,可是将军您给多了啊……”商家此时已哭笑不得,道:“按咱大汉的牌价,一斤金的确作价一万钱,可现在市场上的金价,足足值一万三千钱。讨价还价一番,作价一万五千钱也不是问题……”

店家说的没错,自西汉中期以后,除却小部分时间动乱和王莽篡权,剩下大部分时间社会经济发展都比较稳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物质财富也日益丰富。

可国家皇室权贵这些家伙,却经年累月地把大量的金银埋入了地上,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金银货币逐年减少,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金价不上涨才怪。

店家这次也是真实诚,说完这话后心中其实都开始后悔,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不过又看了看那些凶神恶煞的壮汉们,还是在心中给自己找了个安慰:做生意嘛,诚信经营才是王道……

张辽此时的表情也挺有意思,居然有些怅然,道:“金价多少我焉能不知?……可太尉这次特意只赏赐了金银,还不是为了打压金价、平稳物价?”

“只有市场上流通的金银足够,咱大汉的五铢钱才会有信用,尔等商贾百姓也更乐于生产贸易。”

这话一出口,马车里的老董直接惊了:张辽,你不是个年纪轻轻的武夫么,怎么连经济学都无师自通了?

还有……我这次只赏赐了你们金银,用意可没那么深远。只是吕布那倒霉孩子,挖出的第一批陪葬以金银居多,自然只赏赐了你们金银。

一旁贾诩的目光却已经变了,不敢置信地看向董卓:“太尉邀我等来此,不曾想竟有此深意!……不错,只有以金银稳定五铢钱价值,商贾百姓才更乐于生产贸易,人心才会思定。如此举措,功莫大焉!”

“然也,”李儒此时也悟了,震惊激动道:“若五铢钱保值,则物价平稳,物价平稳则商贸兴。如此京畿繁荣富庶,百姓感念太尉恩德,声望美名有矣!”

“咳咳……那个文和文优,淡定。”反应过来的老董,便云淡风轻地摆了摆手,道:“其实老夫此番稳定物价之举,还有另一层深意。”

“愿闻其详?”二人当即一拱手,侧耳倾听。

“以史为鉴,可知历代生产力……呃,就是百姓百工的创造力,皆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格局。我后汉较前汉而言,无论农业、丝织、冶铁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发展。而此等发展又促进百姓百工生活富庶安康,此皆乃‘稳’之功效。”

“尔等所言市场平稳、人心思定不过短期表象,若我等能长期稳中向好、生生不息,又何愁天下不定,汉室不兴?”

“太尉谋虑深远,吾不及也……”

李儒率先敬服,越发感觉看不懂老董的同时,心中竟还升起了一丝压力:老板如此英明神武,自己可得更努力才行啊。

“太尉此言深合中庸之道,真乃治国良言,诩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