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魏主之寿(1 / 2)三国:从夷陵开始与刘备一统天下首页

常陆见状,也不好出言打扰,便自寻了处地方坐了下来,听着他们的讨论。

“丞相,现蜀中有民九十四万,若按十人养一兵的比例,可得川兵九万。现永安有兵万余,汉中有兵两万余,南中有兵万余,其余各地林林总总有兵两万余,尚可募兵两万。”

那人顿了顿,继续说道:“先帝在时,曾命人前往南中统计夷人之数,得南中约有夷人八十万,汉人十万。但仪以为,夷人新附,不宜用重典,二十人养一兵即可,以此可得夷兵四万。但是此事须得选一心腹,去南中与孟获仔细商议,方可行事。”

诸葛亮颔首,随后他向坐在角落里的常陆招了招手,“此乃襄阳杨仪,字威公,现任亮府上长史。处理事务井井有条,在筹措粮草、招募军马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乃是亮的左膀右臂。”

听过诸葛亮的评价,常陆也不由得对他侧目而视。

“丞相,陆已见过蒲元,似乎找我并无什么要紧之事。”眼见诸葛亮二人已然谈完了蜀中兵员的问题,常陆方才开口道。

“你觉得威公所言如何?”诸葛亮并未直接与常陆商谈自己心中所想,而是开口问道。

“甚善。”常陆发自内心的回答道。

杨仪考虑的可以说是异常周全了:季汉人口本就是三国之中最少的,欲以最少的人口行讨伐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势必要尽可能的增加国家的军队数量,十人养一兵虽有些捉襟见肘,但还是在勉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夷人方面毕竟新附,令其二十人养一兵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压力,不让他们心生不满。

杨仪看了一眼面前这不过二十余岁的年轻人,面上露出一丝不满:丞相如何如此器重此人?

似是为了让诸葛亮高看自己一眼一般,杨仪赌气般的说道:“下官以为,兵员乃是从蜀中民众之中诞生出来的,若是没有民众,便没有兵员。故而,季汉发展的重中之重乃是鼓励生产,仪有三计,可增加蜀中人口。”

“哦?”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且说说看。”

“一者,可仿照先帝昔日在荆州之时,使流民落户,可短时间内增加蜀中人口;二者,兴修水利,鼓励耕种,民以食为天,唯有粮食充足,方可供养新生人口;三者,鼓励生育,家中有三子以上者,可减赋三成,一女可按半子算,如此一来,不愁蜀中百姓不生育。”

诸葛亮微微颔首:“甚合吾心,第一条乃是权宜之计,二三条方是万事之本。威公,既你能提出这三条计策,亮就将这三条计策交给你来实施,可好?”

杨仪闻言,喜上眉梢:“敢不从命!”

“你且去吧,亮即刻上表陛下,命你前往蜀中各地行事。”

杨仪自领命去了,留下常陆一人在丞相府中。

“文若,你可知亮欲找你商谈何事?”诸葛亮目送着杨仪离开,缓缓开口道。

“不知。”

听着常陆的话语,诸葛亮面上闪过一丝尴尬,似这等直白的回答自己已经有多久没听过了?

“夫君何必逗弄一个晚辈呢?”有妇人的声音传来。

常陆寻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人从屏风后转出:“久闻常将军大名,可惜今日方得见庐山真面目。”

常陆见状,急忙回礼道:“见过夫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