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飞行,虽说姿态并不重要,但由于驾驶者是人类,是以宇级机甲的飞行姿态采用与陆级机甲类似的头朝前脚朝后的大气飞行姿态。
区别是陆级机甲的驾驶舱是固定不动的,飞行姿态行进时,机师整个人是面朝大地,以俯卧姿态在驾驶。
加载飞行背包后的陆级机甲可以飞行,但不适用在空中作战,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机师全程都必须以俯卧姿态驾驶机甲飞行,要在这种状态下作战显然很勉强,当然强者不在其列。
宇级机甲以飞行姿态行进时,圆形周天驾驶舱会自动调整位置,让机师保持面朝移动方向。即便是在战斗中,宇级机甲经常变换姿态,驾驶舱也会不断调整位置保持机师的姿势。
如果机师有其他选择,也可以自己设定,或者取消自动调整。
宇级机甲驾驶舱提供全周天视角,不过在机师眼前即时同步的是视线前方270度视角,水平360度和垂直360度环视全景则通过主控台程序处理之后以小窗口出现。
人类的眼睛与大脑信息处理尚未进化到可以完全同步720度全景环视的地步,在电脑完成处理后以小窗口出现,可以放大观察。
270度广角光屏中,主屏占到三分之二,它与多格小弹窗画面构成了机师的观察视角,遍布机甲全身的传感器是宇级机甲的五官,它们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操控系统对比过滤删选,最终采集有用的信息放入小格弹窗。
弹窗数量与位置均可更改,一旦有危险信号或者是其他重要、紧急提示,主屏幕会跳出黄色、红色窗口来示警。
在主屏幕左侧距离驾驶座不远的位置投射了一个三维投影,以网格状的天球造型出现,主控台会计算多个坐标体系,而后给出机甲当前的三维坐标,并且对应不同参照坐标。
常用的参照坐标点有母舰位置,机甲当前位置附近的标志型天体,机甲前进方向的标志型天体等。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它每隔数秒自动转换一次。
此刻三维天球投影给出的机甲坐标点对应了三个背景参照,分别是以萨比森号驱逐舰为圆心的追击起始坐标点,以特洛伊群小行星带为中心的大范围追踪坐标,还有以木星为圆心的前进方位坐标点。
目前还未侦测到追击目标,当侦测到目标后,主控台会计算机甲的飞行速度,即时显示追上目标需要的时间。
太空作战不比行星上战斗,虚空背景单一,作战环境简单,是以机甲主控系统的辅助能力极为强大,它的反应更快,监控的范围更广,监控的方式也更多样化。
譬如扫描雷达监控到异常信号,或者是有通讯介入,或者是传感器监控到可视范围内出现了异常。当这些意外出现后,操控系统能实时做出计算,甚至会给出应对策略。
宇级机甲内的主控程序可以算是弱人工智能,它的存在极大简化了机师的常规操作,减少了人工犯错概率,直接给机师看结果。
与之对比,陆级机甲的操控系统简陋的多,除了270度主屏幕与多格小弹窗画面构成的机师观察视角不变,其他辅助能力统统缩水,甚至砍掉。
大气层内作战与太空作战完全不一样,行星环境复杂,变量太多太大,系统计算时间远跟不上机师的反应速度,那么辅助的意义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