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硬了硬了!(1 / 2)我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首页

硬了硬了!拳头硬了!

看见提示最后的微笑表情,感受到系统不加掩饰鄙夷的徐毅恨恨捏紧了拳头。

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徐毅不得不承认这个系统任务难度确实相当之高。

NSature、Sce和Cell三本期刊的统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最顶级刊物,中稿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其面对的主要是生化地材等专业方向,和计算机领域交流并不算多。

由于投稿数量太多,orial sideration+peer review的形式,也就是首先经过两轮编辑筛选,通过的论文才会交给专业的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而在前两个阶段的拒稿率就足有80%。

像自己这样的学界小透明投稿,如果没有NSC俱乐部的大佬挂名作通讯的话,很有可能连第一关的编辑筛选都过不了。

徐毅皱起了眉头,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从系统买论文是绝对不可能买的,且不说这个任务自己现在还能勉强完成,按照任务一到任务二的难度提升速度,恐怕再过两三次就得要自己做出诺奖级别的成果,甚至直接要求拿一个图灵奖都不是不可能,现在就选择用积分换取一时轻松,等到后面只能感叹“积分用时方恨少”,悔之晚矣。

何况在看过前几个任务的说明后,徐毅已经对系统的提示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系统推荐的捷径往往是诱导他滑向深渊的道路。

身为一名学者,抵挡这种惰性的自制力徐毅还是有的。

以他现在的工作内容来讲,将神经元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故事其实也相当有吸引力,人工智能领域的联结主义也即神经网络在遇到异或难题后陷入低潮,但他相信随着自己上一篇论文的发表,这个方向肯定会重新受到关注,这一篇工作应该可以作为交叉领域的投稿发到N刊或者S刊上。

主要还是第二点问题,华东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并非强势专业,没有能发这三门期刊的大牛坐镇。

如果作者只列自己,等到写完论文信心满满地投稿,结果因为资历不够被编辑一轮涮,连同行评审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尴尬了。

“实在不行只能等论文写完,请王老师出面找生物学院的院士挂名了。”徐毅默默想到。

关键还是得做出成果啊……想到这里,徐毅不再纠结,打开电脑投入工作当中。

真正开始研究后,徐毅才发现感知提升带来的效果远超他的想象。

“多层感知机的原理,似乎可以借鉴后世的(卷积神经网络)啊,我来可视化一下特征看看……”

“不行不行,没有卷积的可视化效果还不明显,应该直接考虑特征数量……”

“很好,方向对了!想想对比实验,用主成分分析怎么样?”

“好像还有所欠缺,或许需要逐层预训练,也可以加入归一化!”

“……结果的显示似乎有点问题,应该用t-SNE方法降维。”

“现在还没有t-SNE?嗯,可以把它列到下一个研究目标里,勉强先用PCA吧,回头再研究!”

无数的灵感从脑中喷薄而出,强化的直觉告诉徐毅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研究的核心,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带来的快感让他亢奋不已。

时间一分一秒流淌,直到思路被一阵“砰砰砰”的敲门声打断,他才从沉迷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一阵倦意后知后觉的涌来,徐毅才发现窗外天已经昼亮。

原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熬了一个通宵。

外面从深夜的静谧到清晨的朝气,外面隐隐约约有老师和学生的走动声经过,让他感觉恍如隔世。

看了看电脑时间,8点45分,徐毅不由长吁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