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巾小兵开始第七十六章 相识
火车顺利通航,并不表示全国各地一下子就进入铁路时代。
要想把铁轨铺满东西南北,楚歌估计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还是大汉的疆域,如果要把铁轨往其他几个国家铺,草原铺,乃至开往西方大陆,那个时间就更久了。
不过成果毕竟喜人,楚歌大手一挥道:“为庆贺火车顺利通航,凡是火车经过的地方,头半个月,百姓一律免费就坐。”
研制出火车后,楚歌让科学院的人继续研究蒸汽机的其他妙用。
优先度放在蒸汽船的研究上。
有半年研制火车头的经验,楚歌相信庞统等人不会让他失望。
放下研究的事,楚歌把目光投向大汉。
大半年过去,大乾已经把汉室江山肢解得差不多,如今的大汉,仅余徐州之地。
就连曹操等人也被形势逼得放弃虎牢关,退往小沛,做最后的坚守。
可以说,大汉已经穷途末路。
袁绍。
干大事而惜身。
或许可以派一人说降他。
东出路上。
楚歌一直思考着怎么安排大汉群雄。
——
长安。
因为洛阳需要关中和汉中的粮食,所以长安也在首批通航的城市当中。
铁轨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铺好。
等楚歌试验了几次火车头,确认没有多大问题后,长安的火车头正式进入搭建之中。
如今不用研发,只是依样画葫芦,以科学院的动手能力,只两天时间就搞定了火车头。
毕竟外观、车厢之类的东西早就建设完成,只需要改进火车头里最精细的一部分。
在搭建火车头的同时,长安官府同时发出告示,通知百姓在火车通航的头半个月里,可以免费就坐火车前往洛阳。
火车是什么东西,亦或者大致是什么东西,随着半年酝酿,以及通航后《大乾周报长篇累牍的报道,长安百姓已经不陌生了。
不过这年代,大部分百姓都忙于生计,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前往其他城市观光,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毕竟火车的来回路程虽然免费,可一路上的吃喝,以及到达地方后的用度,却是需要自己掏钱的。
所以,前往官府领取免费票据的人,只有少部分家庭稍稍宽裕的百姓,以及闲着发慌的世家子。
“你好,给我一张去洛阳的火车票。”
戏志才顺着人流来到售票窗口,果然,里面就坐的售票员是个女人。
“客人,您的票。”
戏志才接过票,边走边想。
大乾自年初立国,有项政策一直饱受争议,就是提高女人的地位。
首先,大乾废除宦官制度,改为女官制度。
前者让天下人为之欢喜,毕竟大汉自开国以来,可谓饱受宦官之苦。
可后者让女子同列朝堂,却是说不出的别扭。
不过想到皇宫内院毕竟有诸多不便,没有宦官随侍,总要有其他人代替,而这代替的人确也非女子不可。
然而之后,乾帝发布的天下女童当受同等教育的事,就引来了诸多报纸的攻讦。
大乾对治下百姓传播知识本就让读书人多有不痛快,如今接受知识的人中又加入女子,等于多了一倍的竞争对手。
虽然大乾没有说今后女子也可为官,可依乾帝独特的作风,此事不是不可能,而是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实现。
如今谁不知道乾帝深谋远虑,走一步看三步。
若非让女子为官,为何让女童受教育?
几乎一下子,互相攻讦的百家报纸,变得团结起来。
他们不再攻讦彼此的学说,算是暂时放下恩怨。
反而在各自的报纸上,列出种种例子:
“圣人有言,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女人不应该有读书的资格。”
“女人在家相夫教子足以,治理天下当为男儿之责。”
“女子体弱无力,如何承受厘定天下之苦?”
“……”
对于外界的纷说,楚歌没有理会,也没有找抢手反驳说女人当中有巾帼不让须眉,女人能顶半边天的话。
不过为了解放生产力,政府里面一些适合女人做的事,朝堂却是面向社会招收女工。
比如整理文书的工作、售卖火车票的工作等等。
第二天一早。
戏志才收拾好行囊朝城外火车站走。
“这都是去看热闹的?”
一路上,行人如织,大家仿佛赶集一样,相拥着朝东城外行走。
“爹,火车站怎么还没到啊?”
“快了,快了。”
“孩他娘,牵好小丫,别让她走丢了。”
“诶,晓得啦。”
戏志才摇摇头,这可真是。
不过这也不怪百姓,这年头新鲜的事少,报纸上也说了,火车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街坊邻居一起哄,孩子们闹着一叫,大家想想反正没事,就来看看吧。
大家都说了,如今这火车新起,还只有寥寥几个地方有,错过了首航的日子,岂不可惜。
“呼。”
来到城外,越往火车站走,人就越多。
“大家不要挤。”
“前面的,铁轨上不能站人,快点上来,否则抓你去吃牢饭。”
“大家伙看好孩子了,不要让孩子们乱跑。”
看着长安守卫满头大汗的呼喊,喊得嗓子都哑了,戏志才不觉得好笑。
可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哎,老丈,不要挤。”
身体瘦弱的戏志才几乎是被人推着往火车站里去,好在门口的守卫替他拦住了后面没有票据的人。
“实在是太疯狂了。”
戏志才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转头看看外面黑压压的人头,不由一阵心季。
“这是长安周边地区的人全部过来了吗?”
“让一下,让一下。”
戏志才正感慨着,前方拥挤的人潮突然朝两边散开,一行几十辆马车缓缓朝火车站驶来。
“里面的人听着,行人通道不可进车辆。”
马车来到火车站入口,被守卫喝止。
“少爷,火车站到了。”
“到站了,到站了,大家快下来。”
马车停下,车门打开,涌下一群衣衫光鲜的世家子,小的十来岁,大的二十多,正是人嫌狗厌,爱凑热闹的年纪。
一群人在入口处指指点点,嘻嘻哈哈,戏志才看了一阵,不理这伙人,径自朝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