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阳谷县,武植还未着手布置计划,就得知了一件好事。
朝廷使者从青州来到阳谷县,颁布了朝廷对于阳谷县县衙在水患期间妥善赈济灾民,并借机疏通官道的嘉奖,武植作为知县,得钱一千贯,封“宣德郎”衔。
由于武植在奏疏了上报了谢轩等人名字和功劳,所以他们都有封赏。
主簿谢轩封为“保成郎”,县尉张大谷封“保全郎”,都头李达封为“保安郎”。
“郎”是宋朝文官体系中的“衔”,类似于军中“校、尉、将”军衔。
每个品级都有不同的衔号,而五品以上衔位不叫“郎”叫“大夫”,比如青州知州慕容彦达,头衔就是“从光禄大夫”。
武植的“宣德郎”是七品官的头衔,和他本人官衔一样。
他上任阳谷县时候,朝廷只给他“知县事”职位,并无衔位,按理说之前就应该给的,只是吏部尚书王大人恶他拒婚,故意不给他。
现在得了“宣德郎”其实是他应得的,并不算奖励。
反观谢轩李达张大谷三人,他们品级不高,甚至李达都没有品级,可每个人得的衔位都是品的字号,这才是奖励。
所以,当得知朝廷嘉奖内容后,谢轩张大谷和李达三人最为兴奋,尤其是李达,他一个捕快头子,居然能得到“郎”字头衔,对他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别县都头奋斗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拿到。
他没有忘记是谁让他有此殊荣,对武植更加感恩戴德,越发坚信自己没有跟错人,谢轩和张大谷也对武植无比感激。
唯有武植意兴阑珊,他初上任就稳定了每逢水患之年必乱的阳谷县,而且没问朝廷要一分钱就疏通了堵了近十年的官道,朝廷就给他多发了几个月工资作为奖励,实在太不够意思了!
不过武植也知道,这肯定又是吏部尚书王大人在作梗,不就是没娶你家女儿吗?至于记恨到现在?
但那王大人毕竟是执掌吏部的尚书,主管官员考评升调,武植知道他现在还记恨自己,只怕以后仕途会很坎坷。
将来要想个法子搞定那个王大人才行,只是他现在只是小小知县,距离汴京千里之遥,和人家斗无异于痴人说梦,想修好,也是没机会。
使者来自汴京,吏部一名小小录事,品级还不如谢轩,不过毕竟是京官,又是来传嘉奖的,晚上武植与谢轩李达张大谷等一众衙门公人一起请他到得意楼热情的招待了他。
京官就是消息灵通,武植从他嘴里得知,自己在阳谷县的种种政绩虽被吏部尚书刻意打压,可在朝堂上却引起了一番反响。
朝中不少重臣都对阳谷县水患期间的施政策略很是赞许。
区区山东小县,能让朝廷大臣们关注一下,主要还是因为武植是今年探花郎的缘故,今年殿试三甲,状元和榜眼全都留任翰林院,唯有武植一人外出任地方长官,而且是最贫困的县城,自然会让人关注。
其次,官员呈递朝廷的奏疏在皇帝和宰相们批阅后,一般都会编汇成邸报对百官公开,所以朝廷官员们知道武植和慕容彦达奏折上内容。
听得使者的话,武植宽心了不少,比起能在朝廷诸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心中留下印象,嘉奖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只要朝廷中有人知道我武植是个有能力的官员,以后哪怕吏部王大人再打压,自己也会有出头之日。”
“眼下还是要专心致志大力发展阳谷县经济,把阳谷县建设成山东一颗明珠,若是阳谷县经济把首都汴京都给超了,还怕他们不给我升官?”
“哼哼!”
……………
昨晚和使者喝酒时候,武植还满腔的雄心壮志,可今早一睁眼,他立刻就一心儿女情长起来,扈家庄还有位武功高强的美娇娘等着他呢,他可不能让美人失望。
早上和娘子们一起吃了从街上买的可口早点,武植到衙门立刻把李达叫来签押房,神情也阴暗了几分。
“李达,你知道哪里有卖那种药的吗?”
“那种药?不知大人说的是什么药?迷药之前安大夫不是给你配了很多吗?”
“不是迷药。”武植挠了挠耳朵:“是那种对男人有用的药,比如合欢散之类的。”
“壮阳药啊,大人还肾水不济吗?”李达透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