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村塾?”
村长一震,有些意外地看向苏末。
苏末肯定的颔首。
“不错。
最开始,我本是想着请个夫子来家中教导,可后转念一想,我家这情况若是请夫子,难免会有流言蜚语。
后从惠婶子口中得知村塾一事,便想为何不直接在落山村办个村塾?
届时请个夫子在村塾里教书,村里若是有适龄的孩子也可以送去里面。
先不说往后是否能入仕途,这能读文识字,长大了去县里做个账房先生之类的也好不少,您说是吧?”
不得不说,村长有些心动。
想当初他们在渝州,便设有族塾,像他这之辈的大多识字。
只是一路逃难到这里,连生计都只是堪堪维持,又哪还有心思想着给孩子读书识字?
就拿王氏一族来说,要不是有朝廷的那笔补贴,压根不可能会出资供王童生一家读书。
指腹摩挲着茶杯,村长斟酌片刻后,才缓声道:“你有这个心是好的,只是想要开村塾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选址、官府批准、请人修建屋子都好说,可这夫子…”
后面的话村长没有明说,但苏末也能猜到。
村塾不比其他,束脩低,还得长时间驻守,村子若是偏远,生活水平低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夫子也是人,也需要生活。
她垂眸,端起茶轻抿一口。
“这事您不用担心,等村塾建好,会有夫子的。”
她这些日子可没少从李氏和王桃青口中听到落山村的往事和近状。
其中就有王桃青感慨小刘氏有手段,竟是使得王魁星放下身段去书铺抄书挣钱。
王童生一家的品性她不予评价,但读书这一方面,还是有些真才实料的。
王童生年少时,跟王氏一族的举人学习过,举人曾言他若勤奋读书,往后定能考取秀才之名。
若非后来举人牵扯至舞弊案,王童生可能也不会是如今这番模样。
而元雍十九年秋末,朝廷对舞弊案,给王氏一族的举人发放补偿金。
王族长和几位族老商议后,决定挑选人送去书院,争取能入仕当官,也好使王氏一族飞黄腾达。
后来的话,也不用多说,王童生一家全部进书院读书。
元雍二十三年二月。
王童生和王魁星下场县试,顺利通过。
同年四月,下场府试,同样顺利通过,拥有童生之名。
次年王魁首及王魁元下场,也成功考上童生。
而以前,王童生自恃其高,不愿设村塾,现在却因王婆子一事,王魁星三兄弟无法下场。
而王魁星又娶妻,在小刘氏的影响下,王家原本的和睦已经出现裂缝。
王魁星能放下身段去抄书,自然也会愿意来做村塾先生。
若是实在不行,她便砸钱先去请个夫子来一段时间。
….
先把村塾任务完成,使得顾锦年的良师线索发放。
到时候她觅得良师,自然也不用担心村塾没有夫子这个问题。
村长见苏末胸有成竹的模样,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心顿时坚定下来。
他端起茶杯,做出敬茶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