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大军仿佛永不停歇地向前。
号称波斯帝国最坚固要塞的崩溃,沉重地打击了东方广袤土地上的大军阀,亚历山大大军所指之处的波斯贵族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投降或是毁灭!
波斯帝国的疆域有些过分广大了,科技的局限性使得庞大的帝国不得不采取高度自治的方式进行国家统治。
地方总督都握有重兵,还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自决权,这使得帝国皇帝的政令行使并不那么畅通。
封地天高皇帝远的,政治资本雄厚的总督往往对波斯王的政策大打折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造成庞大帝国的严重腐朽。
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各个总督之间绝大多数都充满了异见,几乎没有任何来往,这样当然可以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对皇帝造成威胁,当然也会在统一行动的时候发生各自为战、互不信任、保全自身力量的情况。
亚历山大的远征军直插波斯帝国的腹地,一路之上可以称得上是高歌猛进,小亚细亚的命脉西里西亚唾手可得。
总督阿萨姆弃守托鲁斯山脉(金牛山脉)口。亚历山大立即夺得了塔苏斯城。
进行简单的休整后,摆在远征军面前的是一个重大的选择:波斯帝国行省西丽西亚位于安纳托利亚半岛的东南角,攻占此处即可打通进入两河平原的大门,但是阿曼山脉阻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军只能选择两个山口通行:一个是阿曼山口,紧靠伊苏斯河谷;另一个是叙利亚山口,距离阿曼山口往南一百公里处。
亚历山大分别派出先头部队对两处通路进行侦查,根据将近一个月的漫长侦查,南部前出叙利亚山口,继续向东的方向发现了波斯人的部队。波斯人的营地驻扎在索克伊绵延数公里以上,这个情报使得亚历山大料定大流士的大军将在南部叙利亚山口处阻击马其顿远征军。
亚历山大的作风是从不会站在原定等待迎击敌人,他总是迎头而上,痛击敌人,即使自己的兵力远远不敌对手,也如同雄鹰和雄师的搏杀,奇妙地占得某种优势。
马其顿大军在皇帝的命令下拔营起兵,出叙利亚山口,准备正面迎击大流士的部队。
按照线报的情况预计,大流士三世集结起来的部队仍然是我们的五倍以上,与格拉尼卡斯河不同的是:这次的面对的波斯军队数量更加庞大,也更加精锐。
马其顿军中流传着大流士三世是一个懦弱之人的传说,那不过是帝国高层为开展远征对战士极尽夸大之词的战略宣传罢了。
其实大流士本人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强大武士。他从波斯大贵族身份之中脱颖而出,一举搞掉狠辣的薛西斯家族而取得了波斯帝国的王位,足见其是一个有谋略、敢做大事之人,紧接着再次诛杀了不够听话,并且把持着朝政的大宦官巴古阿。
巴古阿死后,大流士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作为原来手握重兵的大贵族,他深知波斯军队的腐朽,立即着手组建了波斯铁甲骑兵军、卡尔达克重装步兵,并且大规模雇佣能征善战的希腊雇佣军,极大地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
这次大流士还聚集起两万人的马迪亚弓箭手,这些弓手尽是猎人出身,箭法凶狠精准,是一切轻甲部队的噩梦。
然而似乎什么困难艰险都无法阻止亚历山大的脚步,他幼年在苦练格斗和学习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成长,即便是众神阻挡在他的去路之上,也会一一清除和诛杀。
亚历山大将全部伤员和临时战地医院留在伊苏斯,因为这些人是在伤得太重,飞快的行军速度和颠簸会要了他们的命。
其他能战斗的人全数向前开进,尽管塞琉古及阿明斯塔曾对皇帝的进军路线和部署做出过怀疑,但仍然被亚历山大所否决。
塞琉古建议派出一部分部队把守阿曼山口,用意义是防止波斯人抄后路式的打法。
“作为一个聪明的帝王,在他拥有了部队数量上的优势之后,再拥有地利,那么他十有八九就会赢了!”亚历山大这样说道,“大流士绝对不会放弃索克依的优势地形,他会像响尾蛇那样趴在那里,等着我们送上门来”。
就这样,皇帝坚持不肯分出一点兵力作为他用,他需要的是全力以赴和大流士决一死战。
四万人的部队,仍旧按照两翼部署骑兵,中间步兵的方式向索克伊开进。
托勒密和瓦西里被破天荒地同时部署于先头骑兵部队,需要快速转移时则作为龙骑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