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一,中午,一人飞奔至城门,大叫道:“王公至矣王公至矣”
“王公至温州,实乃温州之幸。”
“得见王公,足慰生平。”
“快带二郎去,沾一沾王公文气好考进士。”
纷纷扰扰中,百姓们纷纷出城去迎接王应麟,那阵势皇帝看了都要羡慕到壁质分离。
想当初朝臣们护着二王进入温州,百姓们倒是没有闭门不见,却也冷眼旁观,哪有如今的热情?
想想也正常,老百姓信不过一帮丧家之犬,又不觉得区区幼儿能成事,自然不管不顾。
王应麟可不一样,三字经乃是幼儿启蒙必备,人尽皆知,对读书人来说,他的科考是科举考生之宝典,更不必提其他著作以及为官成绩。
如此人物,若非因为宋亡后而自晦,是有可能进入孔庙的。
城外十里处,王应麟带着千余人人,百多辆车,浩浩荡荡走向温州城。
百姓迎上来拜见,王应麟也不倨傲,一一回应。
走走停停,到了城门口,秀王赵与檡迎接,抵达行在,赵昰出门迎接。
王应麟大礼拜下,道:“臣王应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昰上前扶起王应麟,道:“闻公将至,朕翘首以盼,今日得见,喜不自胜。”
王应麟回道:“臣薄德无能,岂敢让陛下如此。”
赵昰道:“公莫要自谦,若论,谁出公之右?论治政,公岂居人下?”
君夸臣让,说了几句,王应麟又介绍了其他人。
放在后世都是没什么人知道的,但是此时最起码是一县名人,人尽皆知的那种。
比如胡三省,与王应麟、黄震并称“浙东学派三大家”,当初赵与檡派人寻访,因对局势绝望且要继承父志重新编撰流亡途中散失的资治通鉴广注而拒绝。
比如张伯淳精通律法,初为太学录,后历任税监、推官,无不明察秋毫,朝廷投降后归乡隐居不出。
又有杨镇龙,宁海县首富,虽勇武有韬略,但不愿意上赵昰这条破船。
胡三省是王应麟亲自拜访说服的,然后胡三省说服了杨镇龙,而看到杨镇龙出仕,其同乡厉森、楼梦才、李祥、李继等几百人纷纷来投。
张伯淳家在湖州,王应麟写信给他召唤而来。
这就是王应麟重新出仕的意义,不止多了一个可用之才,更有一种名人的广告效应,会让更多的中立派选择投效。
接受了大家的参拜,像厉森这样只是投军的普通人都去军营安顿,有名有姓的进入行在。
又一番废话后,杨镇龙说道:“臣受王公感召,变卖家产投献朝廷,请陛下笑纳。”
“毁家纾难,忠义可嘉。”赵昰努力克制着看向陈宜中的,继续说道:“目下朝廷用度不足,卿等投献犹如雪中送炭,可解燃眉之急,不能不报。
朕意,待社稷恢复或朝廷用度宽裕,当偿还,以三成利计息,诸卿以为如何?”
王应麟当即拒绝,道:“臣为朝廷效力,理所应当,何求回报?”
杨镇龙说道:“臣亦不求回报,只求建功立业。”
王应麟姗姗来迟,除了招揽人才,还寄托自己的书稿并变卖家财筹措钱粮,所以随行车辆百余,并非他排场大行李多,而是装的钱粮。
什么是负薪上班?这就是!
然而这里只有拳拳爱国心,没有任何蝇营狗苟。
赵昰说道:“若天下皆如卿等,何愁天下不定?然人有后顾之忧,终究难以敬献家财,今为鼓励民间献纳,卿等当为表率。”
王应麟道:“陛下计深远,臣愧领。”
赵昰拍板:“如此,以后但有献纳钱粮者,皆登记造册,朝廷宽裕后即行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