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首次献策
荀彧将棋子复归其位,整整齐齐放进木匣之中,收好棋盘。
“主公,入夏,四月雨泛。值农收时刻,当具渠事。”
曹操点点头:“东郡去岁干旱,百姓播种耕地时,多开掘深沟以引水灌溉。今年麦月雨水丰盈,若还是依着去岁的沟壑,再经上一场雨水,怕是会坏了收成,不利于农事。”
“我记得志才似乎提出要修筑堤坝,整修漕渠?”
曹操思量片刻,话锋一转。
戏志才作为荀彧举荐给曹操的谋士,二人私下极为友善。
戏志才跟曹操提出计策前,往往会提着壶美酒,登门拜访荀彧,在对方家里醉上一场,这策略也就基本定下型,基本上献上去,便可以当做实行方案。
此时荀彧在戏志才已经给曹操提出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再度提出“雨涝不利农收”之事,其中深意便值得考虑了。
曹操闻弦而知雅意,知晓这是荀彧想听听种平是否能提出什么不同的见解。
他亦是对此大感兴趣,因而不曾戳破荀彧之意,只是故作烦恼,撑在桌案之上,似乎是自言自语:“若是修堤坝……正值农忙,恐怕人力不足啊。”
农历四月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
《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注解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所以四月也有麦月之称,种平听到可能发生涝灾,还是在收麦子的时候,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这时也不顾上辨别曹操语气之中的为难是真是假,低着头便琢磨起来。
他上辈子十一放假时常常去外公家玩,那时候外公承包了一小片稻田,也许因为老一辈的节俭性子。
每年秋收,外公都是一个人挎着把镰刀,天不亮就去田里割稻子,种平小时候不懂事,觉得收稻子,打稻谷是很有趣的“游戏”。
每次外公下午吃完饭,要再出门去田里的时候,刚刚从床上爬下来的种平就跟个小跟屁虫一样,缠着外公要一起去收稻子。
结果嘛……下午的大太阳烫头皮不说,外公还是赤脚下地,种平学着把鞋一脱,往泥里一踩,先是被锋利的稻叶或划或扎出一堆小伤口,汗水流过的那滋味,简直无法形容。
种平只是躬着腰坚持了十多分钟,就觉得自己的腰好像要废掉一样,直都直不起来,痛得一个劲儿皱眉头,外公还嘲笑他说,小孩子哪里来的腰。
等后面他从泥水里上来,腿上又被扒上一堆蚂蝗水蛭,种平第一次看到吓得差点魂都要飞了。
他下意识就想用手拔,等外公用土办法,拿了块烧热的木炭靠近水蛭灼烧一会儿,让水蛭自然脱落的时候,种平发誓自己这辈子都不要再下田了。
现代人力收割稻谷都如此不易,何况古代,更不用说产量的问题了。
稻谷收割后,还要及时进行脱粒、晾晒处理,从而确保稻谷干燥、清洁,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发芽、霉变等情况发生。
这都是要跟老天抢时间的。
现在去修堤坝,的确对往后的农事有利,可这也代表是要放弃这一季的农收,麦子可都是已经成熟了的啊……
种平一想到那黄澄澄的麦田,眼前就忍不住浮现出自己外公那张沧桑的脸,和对每一粒稻谷的那种珍惜。
不行,得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救一救,要么提高修筑堤坝的效率,缩短时间,看不看能不能赶在收麦子前修好。
或者说直接改进灌溉体系……等等,我一个学法到底为什么要考虑这些玩意儿啊,我也不会搞水利啊。
种平脑壳痛。
最终解救种平的还是高考题,他从没有如此感谢过自己的高中刷过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题目。
“叔父,平有两物献上,或可解燃眉之急。”
种平回忆了一下写过的历史题,里面有提到元朝初年创造了麦笼、麦钐、麦绰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
其中麦绰是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会落到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