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人的骑兵在观察了一会儿天朝军队,确认了天朝的步兵没有任何混乱的迹象后就离开了,李贶生命令炮兵部队朝瀛洲人的骑兵开了几炮后也没有再去管。
只要步兵的阵型不乱,他才懒得管骑兵如何,反正这些骑兵也不可能在热气球上的观察员监视下绕开步兵偷袭炮兵。
至于骑兵直接冲击步兵......嗯,倒也不是说冲不了,如果瀛洲人真的肯付出一定的代价,几千骑兵不要命的冲锋,换掉差不多数量的步兵还是可能的。
然后瀛洲人就会失去他们所有的机动兵力,到时候也不用打了,让骑兵缠住敌人,然后剩下的步兵直接朝京都进军就行了。
要是瀛洲人真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反倒更好一些。
当然,瀛洲人不会这么做,而且瀛洲人也没那么多骑兵。
李贶生手下指挥的是天朝新军第二‘黄巢’军第二步兵旅总计三千五百人,和李青浦手下的天朝新军第四军第七步兵旅第三步兵营总计八百人。
加起来差不多四千三百人,排斥炮兵,工兵,辅兵等非正面作战兵种以外,差不多有两千八百人左右的步兵和三百人左右的骑兵,总计三千一百人左右的正面作战兵力。
瀛洲人的兵力大概为五千人左右的农兵,两千多足轻和五百余武士,总计差不多八千人左右。骑兵基本上都是由武士组成,数量大概不会超过三百人,和李贶生这边差不多,农兵基本上是凑数用的,重点在于两千多足轻和剩下的武士。
“让炮兵前进。”
“这......炮兵前进?书上......”
虽然交出了指挥权,但李青浦仍然忍不住插嘴说到,在他所接受的军校教育之中,炮兵就是被步兵和骑兵保护着,在后方依靠大炮瓦解敌人阵型的兵种。
而让炮兵越过步兵前进?这种战术光是在军校被提及,就会被老师痛骂一顿然后成为全校至少一个月内的笑话。
李贶生没有打理李青浦的话语,反正李青浦手下也没有炮兵,炮兵只配备到了旅一级,作为纯粹的营级步兵部队,其内部兵种只包括了步兵,工兵和辅兵而已。
第二步兵旅的编制下倒是挂了一个炮兵营,兵力总计四百人,配备有六门152mm(六英寸)火炮和九门122mm(五英寸)火炮。
瀛洲人的军队有两门老式的四磅炮,估计是从葡萄牙人或者荷兰人那里走私过来的,也是天朝的型号,不过那时候天朝甚至没有统一口径和火炮设计标准,自然也称不上什么威胁,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不如天朝军队的现役火炮,最多就是隐藏起来威胁天朝军队无法轻易发起步兵冲锋而已。
不过,要是威胁有用,那也就别打仗了,冲锋的士兵得害怕弹丸或者箭矢落在总计头上,后方的工兵,辅兵和炮兵也得怕有骑兵绕后侧袭,骑兵更是纯粹拼勇气的兵种,只有不怕死,敢去死的骑兵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越怕死越会死,如果说在这些年的瀛洲战场上李贶生学会的经验里什么最重要的话,那么莫过于这一条了。
有时候,连一队士兵都舍不得牺牲的人,反倒会造成部队更大的损失,反而敢于牺牲的部队,到头来损失更小。
这看似矛盾的一幕无数次在战场上发生之后,就证明了它自然有着其背后的逻辑。
而李贶生的战争风格,也就是基于这一逻辑关系成长起来的。
战争就是兑子,谁先忍不住,舍不得继续兑下去,谁就输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