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冷兵器已经被高科技淘汰,变成爱好者收藏的玩物,可在古代,一把精品刀剑不只是价值连城,甚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乾隆在总结刀剑历史辉煌的基础,聚清代制作刀剑之大成,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将赫赫有名的将武备器械之刀剑列入典制。
分门别类,严格规定等级,比如皇帝大阅佩刀、皇帝吉礼随侍佩刀、皇帝随侍佩刀、王公佩刀、顺刀一前锋左翼用、顺刀二前锋右翼用、云梯刀健锐营用、扁刀藤牌营用汉军直省绿营同、宽刃扁刀绿营用。
设计好图样,苏渊带着徐奎开始动手,拿出一块三十六斤重的铁矿,十不存一,百炼成钢后才能打出一把两公斤的腰刀。
“加大风力!”
“用力!”
“快点!”
苏渊控制温度,不停用小锤掌握节奏,徐奎全神贯注配合,全力输出,配合默契。
“淬火!”
苏渊拿起通红刀胚,在黄芒最耀眼的瞬间,猛的插入黄泥寒泉水中,顿时青烟蒸腾,水花四溅。
“油淬!”
趁着短瞬即逝几秒,再插入油中,一秒不到,继续加热,动作行云流水,如同羚羊挂角,浑然天成。
徐奎在旁边看的心旷神怡,要说自己跟随苏渊短短两个月,水平突飞猛进,特别是眼力,比以前犀利的多。
可没想到师傅的进步更大,每次都有新感觉,无论节奏还是控制力,简直堪称变态,火候甚至精确到秒!
看着师傅举重若轻的动作,从容自若的神情,傻大个如同高山仰止,不止一次暗自怀疑:这操作不会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吧?
苏渊心无旁骛,已经沉浸在奇妙境界中,不只是用眼睛观察,连耳朵都能感知每次落锤后的轻重缓急,打铁声清脆悦耳,令人痴迷。
刀剑看似一家,实则区别极大。特别是形状,剑要求两边厚度均匀如一,才能达到锋利的杀伤力。
而刀截然不同,刀背要厚重,刀锋要犀利,一刀下去,才能披荆斩棘,取将之首级。
保安折花腰刀,有一道特殊工艺:加钢背铁。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一般来说,刃口主要起切割作用,较高的硬度才能保证刀的锋利,所以选择含碳量较高,硬度较大的钢来夹在刀体。
所谓加钢背铁,就是一层铁片一层钢片,六层铁片夹五层钢片共十一层叠加,用金属片或铁丝捆扎为一体,放在炉子锻烧,当炉温升高到1300时生铁条开始熔化。
钢花四溅时用火钳夹住铁件左右转动,使软铁均匀地淋入钢条四周,火钳夹住铁件拿出用锤锻打为一块,这样反复烧打,即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钢材融为一体的刀胚。
然后才是最关键的折花,在刀体制出奇特的图案,把刀胚置入炉中锻烧,钢花四溅时拿出,两头用火钳夹牢,像拧麻花一样先右拧后左拧。
烧一次拧一次,最终达到右拧八转,左拧七转,目的是在刀体最终呈现出各种纹理。怎样拧出现什么花纹,全凭匠人的经验和技巧。
至于打磨用当地特有磨石擦亮刀膛表面,然后把割来的鲜麻黄草捆绑在木桩,把刀插入草捆,来回抽动反复磨擦,利用麻黄草汁的化学反应和磨擦,达到刀体抛光,显露出道道花纹。
最后是煮刀,按刀的大小备一口锅,放入适量的明矾和水,把刀放入水中烧煮,因明矾有除锈去污的作用,所以煮一段时间后,被折花熔合但软硬不一的钢铁,呈现出各自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