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9章 趣论《管子》,刘铄征服全场鸿…(1 / 2)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首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当这八个出现的那一刹,不仅仅各大世家豪族沸腾了,甚至连全县城的百姓也跟着沸腾起来,有识字者喊了一嗓子,老百姓立刻云丛呼喊。

喊声震天彻地,一波强过一波,一浪高过一浪,它激荡在空寂的富强县上空,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最终!

还是在边让足足摆手示意了良久,老百姓沸腾的声音,方才逐渐平息下来:“揭幕毕,且请东郡郡守刘铄,致辞发言。”

“刘郡守!刘郡守!”

“刘郡守!刘郡守!”

“刘郡守!刘郡守!”

“......”

在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中,刘铄朝着众世家豪族拱手致敬后,方才举步走向了演讲台,对着自制的扩音器,朗声道:

“鄙人刘铄,任东郡郡守已有一载,经历十万黄巾围城,又纳数十万黑山贼为民,招商引资,大兴土木,融资百万钱有余,方才有今日之东郡。”

“东郡之繁荣昌盛,非铄之功,乃诸位之功。”

“......”

刘铄开篇简单介绍了这一年的情况,而后把东郡成功的功劳,大大方方地分给了兖州各大士族、商贾,甚至还有八大县每一个乡民。

“我刘铄曾言,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民心丧乱,因此欲匡扶天下,必先取民心;而民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义,持忠孝。”

“铄年幼时,曾有幸读过《管子》,里面载有一言,某至今记忆犹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没错!”

言至于此,刘铄极其肯定地点点头:“铄治东郡,仅此一言,先安民,解决衣食住行,而后可以知礼节荣辱。”

“此二者决不可颠倒,必须要先安民,解决衣食住行,而后才能知礼节荣辱,因此在某而言,《管子》全篇,不过是在讲安民。”

“管子相齐桓公,佐周之政,匡扶天下,处处为百姓着想,安定民心、民生,才能有后来的齐公霸业。”

“《管子》全书约有15万多字,而“民”之一字,约有1200处,可谓高频出现,并重视民心顺逆,“民心”23次,“顺民心”4次,“民意”3次。”

“毫不客气地说,《管子》通篇都在论民心,谋民生,谈民事,顺民意,要以民心为心,以民意为意,一切以民心为出发点。”

“《史记·管晏列传》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言至于此,刘铄面上浮出一抹淡笑,摊开双手,哂然道:“孔圣人竟以激刺的话语反衬对管子的褒扬。”

“......”

金牌出身的刘铄,此前便参加过国学方面的培训,恰好便有对于管子的解读,没想到穿越后的他,竟然真的用上了这些知识。

他这么一开口,别说那些世家豪族,还有升斗小民,甚至是儒林界的蔡邕、马日磾,以及泰山北斗郑玄,都是聚精会神,听得极其认真。

刘铄亲眼所见,坐在第二排的曹操听得是如痴如醉,不时点头称赞,流露出赞叹的神色,他甚至还提笔记录,颇有种“上课认真听讲”的感觉。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讲,《管子》专列《心术》篇,论述“心”于治国安邦之重要性,圣人处置事物是积极主动的,治国必先使“心安”。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

因此,安定民心乃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的治理与百姓的安宁,根本都在于心,足见民心之重要。”

“......”

“如果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政令就行不通,人心则会涣散,进而有二心,祸乱则将发生,一旦激起民众忿怒,则很难应对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