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峰回路转,出海之谋(1 / 2)大明:讨封朱棣,镇守国运三万年首页

当燕王朱棣带着白广等人返回燕王府时,只见宫中的小太监已经等候多时了。

小太监也是熟人,正是一次被朱棣热情款待的那个。

朱棣赶忙前,将小太监热情的迎入府中,而后开始沐浴更衣,接听圣旨。

等到小太监宣读完圣旨之后,朱棣的脸色变得十分怪异,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圣旨内容很简单。

先是呵斥了一顿朱棣,毕竟违逆圣意,朱元璋当然生气。

可是接下来,转折就来了。

在圣旨的最后,考虑到朱棣是为了百姓,初心是好的,特此准许朱棣出海,将煤炭从海路运输到应天。

并且交代,让朱棣只准沿海路运输煤炭,其他一概不准,否则若是查实,严惩不贷。

朱棣根本就没有想过朱元璋会让自己出海,毕竟出海重重险阻,根本就不靠谱。

之所以当初朱棣选择书,是为了让白广死心。

可是现在,朱元璋竟然同意了此事,这让朱棣感到十分的诧异。

想了想,朱棣只能接过圣旨,而后从小太监嘴里打听消息。

在一阵寒暄之后,朱棣总算是了解了小太监的名字,周景。

“周公公,敢问皇为何会同意我这封奏疏?”

朱棣说着,还悄悄的在袖筒里给周晶塞了五两银子。

这种事情,本来周景是没有资格知道的,只是当时正好赶周景值班,这才有幸见到朱允炆和朱元璋的对话。

当即收起银子,周景笑眯眯的说道:

“王爷有所不知,之所以这封奏疏会被皇允肯,是太孙殿下,在其中出了大力。”

“当时听到你的奏折之后,皇可是雷霆大怒,当即就要下旨斥责王爷。”

“好在太孙殿下为王爷仗义执言,这才将皇给拦下。”

听到这话,朱棣以及身边的朱高炽,均是面色古怪。

朱允炆会有这么好心?会给自己说情?这怎么听怎么感觉不靠谱?

周晶见朱棣好似不信,赶忙又将当日的场景以及二人的对话,复述了一遍。

在听到朱元璋大怒,骂自己大逆不道的时候,朱棣即便是身处在燕王府,都觉得遍体生寒。

幸亏自己当时不在老爷子眼前,要不然只怕老爷子一怒之下,还真有可能把自己砍了。

不过听到朱允炆竟然想修运河,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政绩。

若是真让这小子修好了运河,南北连成一片,朱棣还真有些束手无策。

毕竟运河连通南北,北抵通州,南达应天。

如果从应天发兵,一路沿着运河直达北平城下,朱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既没有水军拦截,步兵也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好在运河不通,这才让朱棣觉得身处北平,至少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不过在得知朱元璋的意思之后,朱棣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再次好酒好菜地款待了周景之后,朱棣亲自将周景送出北平府,让周景对朱棣的好感再一个台阶。

等到周景走了之后,朱棣就找来白广,开始商量出海的计划。

想要出海,必然要有海船,而打造海船就必须要有造船厂。

自从朱元璋禁海之后,大明的造船厂就一日不如一日。

现在虽然还有造船厂,但是基本造的全都是渔船,或者是在长江里航行的江船,想要造出在大海里航行的海船,还需要找专业人士。

不仅如此,还要为造船厂选定厂址,总不能在北平造船,北平可没有直通大海的河流。

朱棣感觉出海之事,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只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白广。

白广既然将出海之事提出,心中早就有了万全之策。

“厂址自然就选在海津镇,这里东临大海,且有着天然良港,实乃造船出海的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