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朱允炆的逻辑(1 / 2)逆贼之大明战神首页

“本少爷做事,需要你来多嘴?”李佑小脸一沉,怒目看着李桑。

“是是,小的这就去办,这就去办!”李桑见李佑发怒了,心里一阵恓惶,要是搁以前自己问,李佑肯定会告诉自己答案,现在却这般模样。

这是要失宠啊!

无奈的李桑,只能拉上两个好兄弟,去账房支了五百贯宝钞,出了门!

皇宫中,朱允炆这几日总觉得心神不安,有大事要发生,于是召见了兵部尚书齐泰。

“齐爱卿,朕近来思考一下,觉得爱卿前几日所言颇有道理。”御案之后,朱允炆愁眉紧锁,说道,“让曹国公带兵,似乎有些欠妥当……”

“陛下,曹国公参加过几次北伐,大都以参将身份,并没有直接指挥过大战的经验,缺乏临阵应变能力……”听了朱允炆的话,齐泰叹了一口气说道,“而燕王不同,燕王多次随军征讨漠北,与蒙元血战,可谓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能够瞬间发现战机,应对各种恶劣战况。”

“可是曹国公在湖广、陕西、河南多次练兵,熟谙战阵,深通谋略,皇爷爷在世时也对曹国公赞赏有加……”听了齐泰的话,朱允炆有些不悦,这相当于齐泰指着鼻子骂他了,于是辩解道。

千万别小看练兵,里面涉及东西很多,比如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素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还包括了队伍行进、胆气、耳目、手足训练、战阵和结营等内容,十分繁琐。

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写了一本《练兵实纪》,正集九卷,杂篇六卷,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才成书,由此可见练兵的难度。

说几个名人,戚继光、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这些人都是练军出身……

“陛下,虽然曹国公多次练过兵,但练兵和实战完全是两回事!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是成千上万的伤亡,很考验士兵的胆魄和将领的临阵决断能力!”身为兵部尚书的齐泰,也读过兵书战策,也看过战报,深刻懂一个道理,打仗和兵书战策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任命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带兵出征这事,齐泰从一开始就反对,极力阻挠。

因为在齐泰眼里,李景隆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典型的二世祖,当年李景隆跟随蓝玉、冯胜、傅友德、宋晟等人北伐时,就有过杀良冒功、贪功冒进的劣迹,但都被当时的兵部尚书给遮掩了。

因为当时李景隆是朱元璋眼里的红人,谁也不想的得罪这位太子太傅。

当时,齐泰只是个兵部侍郎,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听之任之。

因此,齐泰才极力反对让李景隆当平虏大将军,这是在拿几十万大军的生命开玩笑。

“齐爱卿有些过虑了吧?”听了齐泰的话,朱允炆眉头紧皱,想了想,说道,“这次出征,曹国公带了五十万大军,而燕王不过三、五万人,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就算曹国公没有指挥大战经验,爱卿不也是推荐了瞿能,想来问题应该不大吧?”

有了耿炳文失败的前车之鉴,这次,朱允炆准备了王炸,一出手就是五十万大军。

五十万,不是五万!十倍于燕王的兵力。

在朱允炆眼中,打仗,将领的指挥能力的确重要,但兵力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