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明报》副刊上发表小说,说明赵山河的才华,不是蓝洁莹夸出来的。
《明报》做为港岛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副刊上的小说版面,早期是金庸的专属地,古龙的小说,也曾在这里发表。
能在这里发表小说,已经算是跻身港岛文化圈了。
所以,蓝洁莹的父母,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公开表态,算是默许。
其实,蓝洁莹父母,这个时候,没有多少精力关心她的感情状况,因为蓝洁莹的母亲,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
这次见面之后,不知道蓝洁莹的母亲,是不是认为最担心的小女儿,找到了依靠,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
蓝洁莹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把卧病在床的母亲抛在一边,和赵山河去内地,只能改变计划,留在港岛,照顾病重的母亲。
赵山河独自返回内地。
去年11月底抵达港岛,到现在,才过去四个半月,内地这段时间,虽然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即将腾飞,但是这么短的时间,还看不出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地处内陆的长安,和四个半月前,赵山河离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赵山河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事业版图已经理顺,即将迎来收获,精神状态好了许多;身上穿着蓝洁莹为他买的衣服,时尚度领先内地一個世代。
赵山河现在,虽然还算是西影厂的人,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都保留着,但是已经不在西影厂拿工资了,算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停薪留职。
原本,西影厂的领导,是要继续给赵山河发工资的,西影厂虽然资金紧张,但是大钱没有,赵山河每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还是能发出来的。
只是,赵山河知道自己今后几年,会常驻在港岛,无法在西影厂上班,也没打算与西影厂合作拍片——顶多像这次一样,厂里给少量资金,成为赵山河的内地合作方,负责影片的内地发行工作。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如果能按照赵山河规划中,那样运作,赵山河虽然只在影片投资中,占了12.5%的份额,但是能分到手的盈利,也是以十万、百万计的。
怎么还会把西影厂每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放在眼里?
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赵山河在决定去港岛拍电影之后,就正式向厂里提出申请,暂停了领取工资。
这次带着《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成片拷贝回来,受到了西影厂的热烈欢迎,虽然仅限于少数几个领导。
赵山河要通过西影厂的渠道,给影片送审,西影厂方面,当然要先看一遍成片,预先审核一下。
影片的内容,要是连西影厂内部都通过不了,就没必要送上去被毙了。
当然,西影厂方面,是看过赵山河的剧本的,当时已经决定投拍,自然是因为剧本中,没有什么敏感的内容。
现在看了成片,没有找到一点儿会被毙的内容。
甚至连原版影片中两处漏点的激情戏,都被赵山河用更隐晦的手法处理了。
这个时候内地,电影审核虽然很严格,但是在艺术性方面,却又非常尊重。
总而言之,在西影厂看来,赵山河的这部《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过审没有任何问题。
西影厂同样询问了什么时候安排上映的问题,听到赵山河要把片子送到戛纳电影节参赛,西影厂非常支持。
西影厂可以说是内地几大电影制片厂,参加海外电影节经验最丰富的。
张一谋的成名作《红高粱》,在同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大奖——金熊奖。
第四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谢飞,执导的《本命年》,获得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张一谋的另外一部代表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另外一个——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
另外一部《秋菊打官司》,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大奖——金狮奖,并让女主角巩利,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是华人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第一个影后!
谢飞导演的《香魂女》,也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
前面提到的陈诗人导演的《霸王别姬》,张一谋执导的《活着》,也都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上述享誉国际的内地影片,全都是西影厂参与出品制作的。
靠着上面那些获奖影片,西影厂和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都建立起了比较好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