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收到匈奴来袭,刘邦要亲征的消息时,已经过了将近大半个月了。
他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常威,说道:“常威,匈奴大举南侵,刘邦领三十万大军亲征,你说我们要不要趁虚而入,与匈奴夹击汉国?”
常威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摇头了,心想:【你这胖子难道想做汉奸吗?
不对,他可不是汉人,那是楚奸?好像也不对,他又没出卖楚国的利益。
秦奸,更说不上,因为他自己都是反秦急先锋。
至于周奸、夏奸什么的.....那也感觉也太扯了。】
忽然,连常威自己都抓麻了,这一刻它才明白,为什么项羽竟然会有和外族勾结起来的想法。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压根没有什么民族归属感,仅有一家一国的观念。
在大部分人眼中只有家国情怀,并没什么民族大义,更谈不上什么民族自豪感。
虽然“华夏”这两字在西周的时候已经出现,但其目的就是与“蛮、夷、戎、狄”等部落相区别,这时夷夏之辨尚不甚严。
到了春秋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以文化为首要因素。
譬如:“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意思就是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
到了战国时,秦、齐、燕、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同称诸夏,是当时强大的华夏诸侯国。
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虽然当时各国同为华夏族,祖先、习俗礼仪相同,但文字却并不一样,这也导致了各国之间区分明显。
所有人都以国名自称。例如:韩国百姓自称韩人、楚国百姓自称楚人、燕国百姓自称为燕人。
他们都只关心自己国家的利益,对于其他国家,基本是不在乎。
在这方面就有点像欧洲了。
但我们与欧洲不同的是,我们有秦大大,而他们没有。我们有儒家,他们也没有。
正是因为秦大大强力横扫六国,实现了全国大一统,才能统一文字,而有了文字的统一,才奠定了民族凝聚的基础。
不然双方文字不同,你看不懂我写什么,我也看不懂你写什么,压根无法沟通,这能成为一家人吗?
而儒家最厉害之处是它统一了所有人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权威和责任;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一个集体文化意识和思想都统一时,一个民族便应运而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汉武帝的功劳,假如没有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使得大汉的威名闻名国外,国人怎么会有那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正是因为国家强大,当让外族都称呼我们为汉人时,我们才会倍感自豪,这就是民族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