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汉俄:置地条约与高加索(1 / 2)美洲日不落首页

第290章 汉俄:置地条约与高加索

七月底的圣彼得堡,虽然还是夏季,但是所有人感觉就好像冬季一般。

就在今天上午,英汉联军攻克了基辅,拿下了大半的乌克兰,彻底锁死了俄军撤退的通道。

自此,本来“胜券在握”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岛,并且很可能,再失去超过二十万名俄军。

这对于已经损失超过三十万大军俄罗斯而言,是一次致命打击。

此时的冬宫内,尼古拉已经完全没有了几个月前发动战争时的气魄,也没有了攻克巴尔干之后,那种“意气风发”的霸气。

有的只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力不从心”之后,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感觉就像刀一样扎在尼古拉的胸膛,让他怎么也喘不过气。

在原时空中,战争失败后,因为无法承担压力,尼古拉选择了自杀,现在的尼古拉其实也有一点这样的倾向,但现实的压力,却让他无法那么容易的“摆脱”这样的困境,只能选择抗到底。

“啊!!”

“陛下,陛下……”

“请冷静!!”

“陛下……”

书房内,刚刚还在看战报的尼古拉就像着了魔一般,“嚎叫”了起来。

门外的女仆和侍从立马跑进来“安抚”他。

就像哄小孩一样,最后,也只是暂时稳定下来。

当尼古拉冒着“通红”的双目,喘着“粗气”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杀人了一般。

周围的那些侍从也不敢开口,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沙皇陛下如果出一点点“差池”,他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只能静静的等待他“醒来”。

最后,还是尼古拉自己缓了过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

“国内还有多少军队,快去,快去叫大臣过来!!”

是的,对于尼古拉来说,军队才是他的“命根子”,他要知道的“财产”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

而在高加索战场,经过长时间的“摩擦”战。

俄奥两军实际都有打出什么成果,无非就是你拿了多少山口,我丢了几处“山堡”。

但这对于双方总共十五万大军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战争从未真正的打过。

而双方之所以不打的原因,除了高加索糟糕的山区地形限制,还是因为战场局势。

在山地打一场大规模战争,其成本可比平原地区高多了。

而且平时那些大炮基本也很难用到位,在这里,小口径火炮,才是真正的王者。

甚至在某些地形“奇怪”的山坳,手榴弹才是王者。

往往一个从山头扔下去手榴弹,可以扔到路中央。

这种奇葩的道路,也只有在阿富汗才有,但在这里,你都可以看到。

高加索这片地区,用高加索司令司徒君庭的话说就是:

“一个由高山组合出来的地区,面积广大,民族众多,民风彪悍,基本上就是一个山头土匪聚集地。”

“治理这种地方,基本就靠两样东西,弯刀和蜜糖,你和他们说仁义,他们不会听,甚至还会觉得伱傻,至于国内某些报纸说的山区民风淳朴,反正我是没见过拿土枪抢劫军资的民风淳朴!!”

(刚来的时候,某个部落抢夺过路军车,杀了几名辎重兵,后来杀了一波,才止住)

“总而言之,这个鬼地方,打仗不好打,到处都是弯弯绕,很容易迷路,打起来也麻烦,敌军只要往山头一钻,就不好找了。”

“若是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部族打好交道,毕竟,这帮本地人,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这是司徒君庭写给内阁的电文。

全篇用了大量白话,本来按照汉国文官的惯例,这种白话,基本没有人写,但谁让刘鹏最近“心血来潮”搞什么白话风,提倡说白话。

只不过这玩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目前的汉国又不是后世的神州,不会生出文言文不如白话,甚至废除汉字的想法。

相反,此时的汉国可是最维护汉家文化的国家,从正式官文以及奏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还是文言文,毕竟要是用白话,那帮文官,确实丢不起这人。

(此时的白话文,在汉国多是报纸,乃至文学作品上,正式的,有文化的,普遍还是用文言文)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武官,毕竟对于武官来说,说白话比“文绉绉”的文言文更好。

毕竟,大家是来打仗的,不是来考科举的。

亚美尼亚,奥斯曼高加索下的一个地区,或者说,就是全部,毕竟在失去格鲁吉亚乃至阿塞拜疆之后,整个高加索留给奥斯曼的地方实际也已经不多了。

此时的亚美尼亚街头,往往会出现一个场景,穿着夏装的亚美尼亚女人和他们的汉国“男友”。

当这个亚女汉男的组合,走在大街上时,除了一些亚美尼亚“青年”会感到愤怒,其他都会露出和善的笑容。

毕竟对于那些一辈子生活在“贫瘠”中的亚美尼亚人来说,这帮远道而来的汉国人可真有钱,他们不仅有大把的“华金”,还有一些从未见过,吃过,用过的商品。

毕竟亚美尼亚是一个内陆地区,还是在高加索这样的山区,道路本来就不怎么通畅,像自行车这样已经普及世界岛产品,甚至都不怎么多,毕竟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税收”可不少。

而像手表这种汉国也才慢慢普及的“奢侈品”,更是可望不可及。

汉国人,或者说汉国军人,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就像一个见过世面的“海龟”,和一个几十年没有出过村的少妇,这个少妇天然对天天路过家门口,“英姿飒爽”,诗书才情的少年郎感兴趣。

当然,对于那些土耳其人来说,也算是个好事,毕竟有了亚美尼亚美女的“献祭”。

这帮汉国大兵,也不会“祸害”自己人了不是。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一处山头上,日复一日的进行着炮战。

轰轰!!

几枚五十五毫米炮弹砸在对面的山头,对面的俄军也开始还击。

最后,几轮炮击之后,大家零伤亡,这种地形打仗,除非大打,小打基本就是捉迷藏。

看谁捉到谁!!

对于汉国军队来说,高加索本来就不是主要战略方向,再加上这里离英国人太近,基本不可能有过多的接触,所以本质上,还是“混日子”。

就向军部打来电报:

“高加索事,拖住即可,无需用功!!”

既然是拖,那就是怎么浪费时间怎么来。

像这种节省时间,又节省弹药的做法,受到了汉国军队的热烈欢迎。

目前驻扎在高加索的汉军在补充了一部分日本兵后,大概还有一万四千人。

这一万四千人,基本保持“零伤亡”,以及每天上千枚炮弹的消耗。

之所以要保持消耗,一是因为运回国更贵,二是因为这是奥斯曼人买单。

(奥斯曼以未来五年关税作为抵押,从汉国贷款了超过四亿华元)

奥斯曼帝国,别看大成这样,家底还是很厚的,每年的财政收入,放在全世界也是前五的水平。

当炮战结束,完成“工作”的炮兵,伸了伸懒腰,随后便开始撤炮,这除了架设火炮,最累的工作。

而当火炮收理好后,几个穿着麻布衣服,棕色头发的少年跑了过来,伸手要糖吃。

看着这几个“车臣”少年,炮兵队长的嘴巴“扯了扯”,最后掏出几个“蓝猫”奶糖,给了这几个为他们通风报信的小鬼。

(高加索民族众多,杂处居多)

接过奶糖的少年,高兴的喊了声蹩脚的“谢谢”,最后便跑了,就像他们来的时候一样。

当火炮被骡子拉下山头后,绕了不知道几里的山路,回到了他们的驻地,一个亚美尼亚的村落。

之所以不去车臣那边,还是因为车臣人不老实,总是想要他们的“好处”。

上次有几个车臣“大胡子”,拦住他们,希望他们卖炮。

最后在“呵斥”与“威胁”,下,才结束了这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