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近,真的是有造人计划的,而且是算准了时间加班加点的造的,却仍然没有丝毫动静。
这里也没有个科学的手段可以检测一下什么的,所以这几天,还玉又在动坏心思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有极具说服力的低语在王浩耳边回荡。
比如……
“要不……你去隔壁那块地上试一下?”
又比如……
“这样就能知道是牛不行,还是地不够肥了……”
再比如……
“反正咱家那几块自留地早晚也都得你去耕种。”
一遍一遍,直把王浩听得心里发毛,于是只好把话题岔开,迅速转移阵地,只是聊得话题总也脱不开家长里短,而且还经常是一些感觉非常怪异的话题,但又觉得很是靠谱。
替她家老头子找的那个伴,老徐起初也是誓死抵抗,然后她就直接把人给接了过来,替老徐洗了小半年的衣裳,做了小半年的饭,最后竟然还真的给成了。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没过多久,还玉就又在义学找到了一个负责仓库管理的杨叔,杨叔是个鳏夫,没有子女,也是独居好多年了,人很不错,只是稍微有点……木讷吧,也不能说是木讷,总之是相当的不善言辞。
与老徐一样,王浩他娘也是表示坚决不从的,可住下了之后,倒也没见她赶人,而且还会把饭菜做好了放在他的房门口,也不说话,也不进门,就放在门口。
住了好几个月了,俩人说过的话,可能还不到十句,毫无进展,那杨叔基本上每隔三天就会去找一趟还玉,请求搬往他处居住。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但丝毫不理会杨叔的诚恳请求,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护卫,保证杨叔每天都能“顺利”的回家。
几个月下来,似乎还产生了一种婆媳间暗中较劲的意味,要说为别的事较劲也就算了,为这事,总感觉那里不对,极为的怪异,可又说不上哪里不对,甚至还觉得这事要是成了,其实还挺好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宋辽边境上的走私贸易,在太府寺及各大商会的暗中支持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大量的铜钱通过那些暗商流入辽国,暂时造成了辽国方面经济繁荣的假象。
随着大量铜钱的流入,辽国的物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数值。
在宋国只卖一贯二钱一石的米粮,在辽国已经涨到了五贯,其他诸如毛皮牛羊之类的硬货,也比之前涨了两三倍。
在又一笔百万贯的巨款从市舶司划出去之后,事情终于传到了政事堂的耳中,也同样震惊了赵老大。
在他们看来,拿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去辽国买高价货,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赵老大得到消息之后,也在第一时间召见了王浩,刚一照面,就吹着胡子抛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