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南朝盛衰(1 / 2)宗华首页

风宗带领风姓部落南下后,原地还有几个同姓胞族没有离开,而是在原地继续生存了下去,并延续了风宗传授的农业种植技术。

大概在宗华处在治世时代的几千年中,东方风姓部落依靠农业种植技术而壮大,繁衍分裂出多个部落。并遂步扩散到大河中下游地区。

但是宗华这边有了华帝,创建了早期部落联盟制度,击败巴,渝山地部落,治理了水患,并将农业技术往推了几千年。

而东方风姓部落没有华帝,所以发展较宗华慢,而宗华文明被盆地所困,向外影响较少。

到启帝统一宗华时,也就是这一时期,东方部落形成大范围的部落联盟。联盟又内分出三大集团,华夏部落集团,东夷部落集团,苗蛮部落集团。

华夏部落集团居大河中上游,东夷部落集团居大河中下游,苗蛮部落集团居南方。

集团内各部落之间为区分,称某氏,也用某氏称这个部落首领,所以“某氏”即是一群人,也是一个人,也是多代人的泛称。

某氏在集团中取得领导位置,继而以集团的力量取得在大部落联盟的领导位置。

起初由东夷集团的包栖氏担任大部落联盟领导,后由华夏部落集团中神农氏,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朱襄氏等氏接连长期领导。

这种大联盟比华帝创建的宗华联盟更为松散,只有极少时间内才通力合作治理水患,或者是争地夺水。其余大部分时间最北某氏和南方某氏基本无往来。

这段时间对照宗华,也就是启帝至台禾之乱的时间,大约一千三百年至一千五百年的时间。

到禾帝后二三百年间,神农氏世衰,苗蛮集团在九黎族蚩尤氏的领导下壮大,并多次击败神农氏。

神农氏乃向同一集团中的有熊氏求援,有熊氏与神农氏结盟,与蚩尤氏大战多年不胜,最后决战于涿鹿,蚩尤氏大败。

有熊氏与神农氏结合为一族,又收纳了九黎族,于是统一了东方大部落联盟,时间大致在华都被焚前后。

有熊氏传少昊氏,少昊氏传高阳氏颛顼,高阳氏颛顼传高辛氏帝喾,高辛氏帝喾传帝挚,帝挚为帝喾长子,即位之后为政不善,让位于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勋即尧。

陶唐氏尧传有虞氏舜,这段时间又称虞朝,历时七百年间。舜时有大洪水,乃派禹治水,禹治水十三年,改堵为疏,故成功。

舜乃传位于禹。禹继位后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在虞朝时期,东方部落就与天府有了断断续续的来往,并知道天府的文明昌盛。

于是禺派使者伯益往见宗华天子,是第一次以极正式的政治往来。当时的天子是万帝,伯益入巴方,被巴侯拦截敲诈,不入天府,伯益乃报禹,禹很生气,这时伯益又告知宗华现有南北俩天子。

于是禹又派伯益往见南朝天子。当时南朝现帝在位,三公辅政。见外来部落来朝,很是吃惊,而且还是这么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且双方语言极为相似。

现帝于是询问,伯益根据部落传说,列出世系,南朝大惊,推断为天人氏之母族,华胥氏之后,其始祖与天人氏为同族。

于是像恒帝册封华阳氏那样,册封禹为夏王,华即是夏,并送玉册,黄钺等礼器。伯益乃回,于是双方产生朝贡关系。

伯益将此消息告知禹,禹与族人大喜,原本就对宗华有仰慕之情,现在又有共同始祖,于是自豪感优越感由然而生。

一有血族同缘,二有政治义务。夏就像宗华分支一般。就如华阳人与天府一般。

南朝此时已历三百五十多年,一样用华历纪年为华历五百五十年。

南朝虽照搬北朝制度,却大为不同,首先便是从首代南天子开始,往后历代全被架空,如同傀儡。

其权力被三公完全架空,攀侯历代世袭太保之位,掌管天子之玉剑,主管军事。

诏侯历代世袭太傅之位,掌管天子之玉简,负责控制帝宫,并亲自教导历代天子。历代天子大多数与诏侯之女联姻,所以诏侯多为南天子的舅舅或者岳父。

保侯历代世袭太师之位,掌管天子之玉章,负责朝政大事,架空了冢宰。

诏侯书写诏书,保侯盖印并监督执行,攀侯统筹战事。如此一来天子只剩下祭权。这种架空是如此彻底与巩固。

三公的分权也导致互相合作,互相制衡,保证了南朝长期的稳定。

南朝又将恒帝陵墓当作如龙泉山一样的圣地,历代南朝天子皆葬于滇池之泮,并修祭天圆圜。

南朝华历二百年开始。至华历三百年左右完全控制了云地全境,就向东方开拓。

到华历三百年至华历七百年左右,封建桂,粤,交趾三地,以桂,粤,交三公镇守,下辖二百五十多路诸侯。

到华历七百年左右,南朝总计四百万人口,分云,桂,粤,交四地,诸侯三百二十七路,还有夏王称臣。

北朝总计七百万人口,分天府,藏,黔三地,诸侯不到五十路。天府人口就独占六百万。

南朝使北朝与甸,印两国隔离多年。但这二国又不认南朝是正统。相互之间交往不如帝国时期。

南北二朝已对峙长达五百年,似乎就要形成定局时,转机其出现了。

华历七百三十年,也就是甸国迁都的三年前,南朝发生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