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手工制作羽绒服(1 / 2)回到八十年代当航空大佬首页

骆玉珠认为:“做成两件,就算是便宜出售(低声)也有一千多,一千多啊!”

陈江河摇摇头:“不行,做一件。照着大哥的这个款式做。万一咱们得保暖效果不好,起码可以罩住大部分人的位置,这样暖和。”

“你的衣服暖和,才会有人喜欢的。”

骆玉珠反驳:“两件,两件利润高。”

陈江河回应:“一件,一件更合适。”

眼看两人要掐架,杨杰及时打断。

“停停停...咱们还是画个草图再说,看看布料够不够用。”

“这样,划泥土划,按等比例计算。”

因为没有足够的草纸和笔,几人只能用树枝在一旁的空地上画图。

结果算出来,只够一件衣服的料子。

房东家里的孩子不在,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老太太。

这个时候也凑热闹,看个稀奇。

杨杰没有接触过服装的制作,陈江河更不要说,也没有接触过。

只有骆玉珠有这个经验。

但她不会算尺寸,画图,这事交给杨杰来规划。。

最后房东也提供了一部分思路。

研究了三天,终于把草图做出来了。

定位是女士长款羽绒服。

男人主生产,赚钱。

在这个工资匮乏的年代,大部分有钱的男的,只考虑中山装和西服。

保暖什么的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看着大气。

他们买衣服的本质,还是服务工作,服务人民。

嗯!有钱的都是公务员。

旱涝双收,这就是铁饭碗的好处。

而羽绒服,诞生于七十年代,发展缓慢。

也有少量的贵太太穿着它。

这时候,就需要新奇靓颖的款式去吸引她们。

要不然现代营销学怎么总是吹嘘,女性才是消费群体呢。

这个是社会分工造成的。

衣服的尺寸范围设定在1.63米到1.68米的女性人群。

贵太太么,大部分都是有气质的。

很少听说官老爷的夫人或者情人,高矮胖瘦特别离谱的。

这个范围够用了。

定好尺寸后,就是划线裁边。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有的部位都会有一些空余。

而杨杰也是和他们传授棉衣和羽绒服的保暖原理。

“因为棉衣和羽绒服里套的棉花或者羽绒蓬松。”

“里有不流动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隔开空气,使外面的冷空气进不到身体里,体内的温度散不出去。”

“这样,衣服就起到保温和保暖的作用。”

“其实,简陋的茅草屋遮挡住风,就可以相对保暖。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甚至在某些冰天雪地的北方,他们还会有冰块构筑成冰屋。”

随后杨杰找来一份报纸。

“喏!这个哈尔滨冰雪节。”

“虽然都是冰块,但内部给人的感觉,就是比外面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