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总换了茶叶,又点了一支烟:从我个人的角度说,是支出减少了,从餐饮业的角度讲,是营业额下降了,同时固定成本等都高了,原材料消费也少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提供原材料的那些人收入也少了。
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表面上酒店是客流量下降了,而且,都是大额消费的少了,从而引起整体消费水平低了。那么,真实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先说钱。钱的本质是什么?钱的本质是价值。比如一瓶水,一顿饭,一件衣服,你去买任何东西,都是要用钱去交换你想要得到的价值。价值是什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而你想要能赚到钱,则你要用价值去和别人交换,才可以得到。有些拗口,说白了,钱就是一定价值的等价物。我手里的钱出的少了,饭馆老板挣的少了,原材料提供者也挣的少了,那么,就引出第二个问题:钱要流通才有价值,从商业角度说,价值的本质是流通和交换价值。
而这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十分繁冗的,表面上,是因为消费下降引起的,就是老百姓通常就用一句话来说:吃饭的人少了。
但吃饭的人还是有三六九等的,还是拿我说事:一个月近十万的费用,我就是天天吃海鲜也吃不了的,所以,是和其它人一起吃的,可天州有多少人能和我一样这么干的,真不多。其实,消费的主流是公款消费,无非是你请我我请你而已,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公款是哪里来的,税收是主要的来源。但是这个公款消费是个别有权的人拿着全民积累的财富在自己挥霍。比如说,我是一个普通纳税人,我能要求政府报销一顿饭吗?显然不能,谁要是这么干,谁脑子里就有蛆。但有权的人可以,而在消费构成中,这个占很大比例。
但是,这种经济构成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公共财富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国强民富,而不是养一些蛀虫。所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调解、约束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事。
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还是拿吃说事吧,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吃饱穿暖,那个时候,每天上学的口粮是一个烤红薯,这在我们同学中间还是条件好的,穿的衣服都是拣哥哥姐姐的,至少不会露屁股。除了其它原因,这是国家贫穷的真实表现。这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是大幅提高了,别说别人,我和夫人的衣服就有几柜子,一天换一套,几个月不重复都没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有必要吗?那么,根在哪里,根在人的贪心。
现在三十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那个饥不裹腹的年代,所以吃,就成了人们第一个追逐的目标,吃好,吃饱,吃别人没有吃过的,吃不下去硬撑着还要吃,自己吃了还不行,还要带着人吃,天天吃,顿顿吃,相互请着吃,变换名目吃…
可吃的结果呢?对于个人,女人鼓肚子的少了,男人鼓肚子的多了,张爱玲曾写过一个大腹便便的男人,包了一个女人,结果一个月了,那女孩子还是完好如初,为啥,肚子太大。
对于有这些权力的部门,就会形成风气,相互攀比,他能吃我为啥不能吃,能请他吃为什么不请我吃?又变相地促进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久而久之,就有了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而我,说的最多的社交语言也是一起吃个饭吧。
而这个吃个饭吧后面还有多少故事,想必你们都比我清楚。所以,这是一种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畸形经济表象和社会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