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时间过去了,等待的队伍终于见了底,人群也渐渐散去,偶尔有一两个过来询问。
白杨粗略算了一下,这半天时间差不多卖了八十多件。虽然里三层外三层围观了那么多人,整合市场的客户差不多都被她给吸引洗刷了一遍,可是多数人还是选择现成的文化衫,需要现编现想现写的最多不过三十人,因为价格的差距还是挺明显,一个要二十,另一个只要十二。
再创意,再独特,再受欢迎,经济基础还关键,钱包决定了选择!白杨感慨。
不过更让她吃惊的是,这几天接触了服装市场才发现,原来即便是1988年,收入的差距已经已经比自己印象中大得多。
短短几小时,就有三十多人愿意掏二十元钱买一件成本只有三四块的衣服,满足的只是写个名字,画个符号,描句自创的口号,这样的虚荣心。
究竟是钱包太厚,还是好东西见得太少?
不管哪一种情况对自己都是好事,因为不论奶茶店还是剩下的西装,都需要这样的东西,留给她再热一把的机会。
“牛,姐们。”一个竖起大拇指的伸到白杨身前。
原来是那个马尾辫、牛仔裤的记者。
“你还在呀,我以为你等不及早走了。”白杨抱歉的说道。
“没采访到你这个当事人我怎么可能走。”马艳华轻声感慨道,“刚才可是活生生亲历一场牛掰的营销传奇呀。”
“啥传奇,你看我们三个,狼狈不狼狈。”白杨指着自己、马响和古丽。
一个全身汗涔涔,一个站着直揉肩,还有一个坐在凳子上目光空洞不停喝水。
“不过,我也没想到人会有这么多人,开始以为就几个退衣服的。”白杨直摇头。
马艳华听完一脸不相信:“没想到?怎么可能,昨天报纸看完就该想到。”
“啥报纸?”白杨一脸困惑,“我没看。”
马艳华见她那副表情不像是装的,立刻皱着眉在自己的帆布包里翻找起来,接着一张皱巴巴的报纸递到白杨眼前。
五分钟后,两个人像相熟已久的朋友,放下陌生人的戒备和隔阂,热络聊起来。
“没想到其实是你的功劳,我还想呢,看个热闹罢了,但也不至于一下来这么多。”
“你也太小看我们报社了,我觉得应该更卖疯的。”说罢意味深长的盯着白杨的眼睛,又指了指报纸,“哎,这个普通群众,是你组织的吧。”
“你怎么看出来的。”白杨并不否认。
“别不承认,我一直纳闷为什么穿这衣服的人,一直拿杯这个。”说着摇了摇手里的奶茶,“现在明白了。”
马艳华边摇边苦笑。她辛苦寻找的新闻线索,没想到是其他人特意策划的事情。这不跟被人利用了一样么,虽然是无意为之。
“哈哈。对了,你你想问我啥问题?现在有时间了。”
“不用了。”
“为什么?”
“刚才发生的事情已经回答了。至于没回答的问题,现在问意义也不大了,流行、流行,背后都是有的原因。”她喃喃自语。
“你觉得都是我们这些个体小商贩背后操纵摆弄的结果?”白杨替她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