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2章 孔子赴蔡(4)(1 / 2)春秋鲁国风云首页

蔡成侯的办法是外热里冷,表面上热情接待孔子一行人,实质上是对孔子一行人不理不睬!

孔子的本意是立即求见蔡成侯,他早就准备了一大堆说词,相信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可以说服蔡成侯坚定追随楚国。

孔子很清楚,几年前楚国讨伐蔡国,蔡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答应将国都迁至楚国边境,向楚国表示臣服,同时献上了大批奴隶。

这意味着蔡国曾经向楚国作出过承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亡。你蔡国难道连这个基本道理都不懂么?

你蔡国这两年为何乱成这个鸟样?连先君蔡昭侯都死于非命,还不是因为蔡昭侯不守承诺?

失信楚国,背弃与楚国盟约,私自决定成为吴国附庸。正因为失信,结果导致国内思想不统一,本就虚弱不堪的蔡国四分五裂,国家还有半点样子?

孔子将这个道理提升到了“蔡国有违天道”的高度,指出蔡昭侯失信于楚国,即失信于天下,这是违背天道的。

这是孔子能够搬出说服蔡成侯的最基本理由,是原则问题。

至于其他的理由,那就是现实问题。这样的理由多了去了,如楚国再怎么样也是经周天子认可分封的诸侯,尽管楚国后来僭越称王,但历史上楚国对大周王朝的贡献是巨大的。

要知道,楚国先祖鬻熊是最早追随周文王参与伐商战争的部落首领之一,而那个吴国,虽然号称是周太伯之后,但对大周王朝有过毛线贡献?

长期以来,吴国就是被排斥在华夏中原以外的东夷部落,根本没什么文化。而楚国呢?不但有着正宗的中原文化,更是被列国诸侯认可的两大诸侯联盟盟主之一。

而且,吴人是残暴的,而楚人却是有德的。

再而且,历史上蔡国与楚国的关系一向交好,而且处于同一地域,连方言都相近。倒是那个吴国,操一口吴侬软语,看看就不应该与蔡国是一伙的。

再而且,从大周王朝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全世界诸侯必须联合起来,抑制残暴却又强大的吴国北上中原,是最大的政治!

再而且,楚国地大物博,虽然曾惨败于吴国,但那只是偶然因素。在如今的楚王领导下,楚国已经全面复苏再次崛起了,其强大的国力,哪是一时得志的吴国可以比拟的?

还有很多理由,反正,孔子相信,只要蔡成侯能耐心听自己一席话,保证让这位年轻的蔡侯立即下定决心追随楚国!

只要因为自己的努力使蔡国选择了楚国,那自己就为楚国立下不世之功,楚国定然欢喜,赏赐给自己大片封邑那也就顺理成章了。

孔子的如意算盘打得??响,61岁了,时不我待啊。

孔子一行人也不怎么在乎。诸侯五月而葬,蔡昭侯暴毙于二月份,但现在已是十二月份了,蔡昭侯才得以下葬!

蔡国,真的很乱。这个新继位的蔡侯积劳成疾,合情合理。

但是,令孔子及众弟子郁闷的是,蔡成侯貌似一直处于心力交瘁中,至少几个月来,居然一直没有召见孔子!

孔子已经在蔡国好几个月了,这几个月来,但凡蔡国朝堂的事,孔子等人一点也不知情。

这也难怪,虽然孔门众弟子中不乏刺探情报的高手,但当对方蛰伏不动,又有何情报可言?

唯一得到的消息,是几个月前的那样:蔡侯累得很,一直病了,朝政大会好长时间没开了。

蔡国因为刚出现过弑君事件,公卿大夫们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孔子来蔡国的目的,但谁也貌似都知道孔子来蔡国的目的。

毕竟,楚国那边传来的消息是孔子将在楚国出仕,且将获得楚王给予的七百里封地。

楚国要从哪里切一块七百里那么大的封地给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