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周延儒就这样被勋贵们活活打死在了午门。
至于崇祯……
他又能怎么样呢?
勋贵们就是打给他看的。
这些家伙心情极度不爽,但又迫于现实,不得不接受掏粮食掏银子给他做好人的结果,所以故意在他眼皮底下发泄一回。
另外也是警告他。
这回咱们就算了,再有下次别以为我们也是软柿子,兔子急了还咬人,要我们出粮出银子,难道以为我们不会搞事情吗?怎么,你惹不起玩割据自保的山东,惹不起养着你的江南,就以为我们这些勋贵是肥猪,可以让你随便宰割的了。
最终面对勋贵们的愤怒,崇祯也选择了给个面子,反正周延儒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已经抛弃了。
被勋贵们打死关他屁事。
勋贵们打死周延儒的确犯法,随便从里面挑个伯爵算他打死的,但人家有铁券,这种刑事案件免死,所以只能革了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在家反省,然后带头的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桢几個统统罚俸。就这样周延儒白死,不过也不能说白死,作为对南方大臣们的安抚还是追回给他革职的圣旨,所以他可以用首辅身份下葬,以后碑上可以刻上各种官职,再给他个不错的谥号。
不然还想怎么着?
难道严惩凶手?
那一堆参与的都有铁券呢!
这又不是谋反,他们别说只能是失手误杀,就是直接砍了周延儒脑袋也一样是要免死的。
当然,南方籍大臣,还有传到南方后江南士绅的愤怒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心思都变了!”
承天门前,杨丰感慨地说道。
的确,心思都变了。
勋贵们也不是过去的勋贵了。
虽然他们其实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肥羊,但问题是他们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肥羊,更何况他们盘踞京城已经两百多年,可以说是最大地头蛇。无论宫里宫外势力盘根错节,而且互相联姻更是结成集团,至少在目前,他们依然是朝廷一个很庞大的部分。就像灯光下拉长的影子,明明是一只小狗,自以为是霸王龙,他们不可能不做什么,再说崇祯能做第一次就能做第二次。皇帝最缺的无非就是银子和粮食,而杨丰已经把他们家仓库的盖子掀开了,他们的财力已经让崇祯看到了。
食髓知味。
哪天再遇上危急关头,别无选择时候终究还是要对他们下手。
他们必须警告崇祯,让皇帝陛下明白他们也是要尖牙利爪的……
虽然他们其实只有挠人的爪子。
而接下来这个消息传到江南,估计江南士绅的心思也得变,虽然周延儒其实也不怎么受南方士绅欢迎,他和温体仁都不是东林党,说崇祯重用东林党是不对的,他那些首辅真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东林党……
一则东林党里面核心那些都被九千岁干掉了。
二则他又不傻。
朋党是任何皇帝都要打击的。
更何况是东林党这种嚣张到喊着我就是朋党的。
尤其是清军第一次入关,首辅是老臣韩爌,亲东林党,但主政的是次辅钱龙锡,这是正牌东林党,圆嘟嘟就是靠着他崛起,可以说圆嘟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此事之后崇祯对东林党就已经没什么好感了。
他对圆嘟嘟是真恨。
钱龙锡同样也因为圆嘟嘟被他下狱流放。
而周延儒,温体仁这些,恰恰就是靠着踩东林党,表现得自己中立无朋党,所以才被崇祯重用的,他们是江南集团的不假,周延儒甚至是东林党老巢常州的,只不过是宜兴,不是无锡,武进这个核心区的,但他们不代表东林党。周延儒就是踩着东林党大佬钱谦益才上台,后者被赶出朝廷就是他和温体仁搞的,而温体仁更是弄死了同样正牌东林党,而且还是东林党年轻一代旗帜的郑鄤,还是罗织一堆骇人听闻的罪名……
杖母。
骨科。
最后凌迟了。
但是,周延儒不代表东林党,却代表着南方士绅啊!
这样的人居然被活活打死在午门。
江南士绅的愤怒是必然,甚至包括东林党同样会愤怒,抛开他们和周延儒的恩怨,这件事本身代表着皇帝对江南士绅的蔑视,现在就敢纵然勋贵打死一个江南籍首辅,以后你还想干什么?尤其是重新启用范复粹,这个老东西现在有了杨丰这个打手,以后同样也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老实。
所以……
陛下,你这是不想做圣主明君了吗?
某种意义上说杨丰真的开了个极坏的头,他很粗暴的撕开了大明朝廷各方势力之间虚情假意的伪装,打碎了原本已经只剩下一层薄膜连着的整体,让这个朝廷像摔碎的盘子一样分崩离析。
都不再装了。
山东籍大臣公然恃杨威胁皇帝,勋贵公然打死首辅,虽然是前,但也仅仅被革职不到十分钟,这是什么朝廷,乱臣贼子横行,国将不国!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破不立嘛!
不打碎旧的怎么建立新的?
继续这样苟下去最终还不是完蛋的货?
“赶紧的,还等什么,兄弟们都等着回去吃饱饭呢!”
他不耐烦地喝道。
他前面一排锦衣卫前面,一个太监陪着笑脸回过头……
“公主?”
这太监向坐在杨丰旁边的公主说道。
“开始吧!”
还在组装她那套房子的公主殿下说道。
她代表她爹负责这场放粮。
当然,主要是杨丰要求的,所以崇祯也只能忍了,实际上在皇帝看来,让自己女儿抛头露面,应该算是一种羞耻了。
“开始了,开始了,金吾前卫的到齐了吗?”
太监赶紧喊道。
他前面密密麻麻一片人头。
紧接着早就聚集等待的金吾前卫军户们一片答应声,这里面男女老幼全都有,甚至还有抱着小孩的,还有推着车子的,可以说目前金吾前卫所有军户和他们的家人都在。虽然理论上一个卫得五千多正兵,而一个正兵后面一个家族,繁衍至今恐怕十几万都有,但实际上明朝到这时候军户逃亡早就已经没那么多。亲军卫一样逃亡,就明朝后期的军户体制下没有不逃亡的,南京常年游荡着超过五万军户流民,绝大多数其实都是亲军卫和京卫的。因为很多卫当年都是拆分开一南一北,这些军户在南京都有宗族亲人,否则没有宗族亲人接纳,怎么可能不被抓起来。
这可是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