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弩的起源,后世的学者有诸多考证和看法,有的说是春秋时期楚国琴氏发明的;有的则说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弩。
晋周则发现,此时的成周洛阳已经有弩的存在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在军队装备,弩的形制也很原始。
作为穿越者,晋周自然很重视这一新鲜事物,于是他亲自指导、亲自试验,按照自己粗疏的记忆,稍微改进了弩机、加高了望山,关键零件用青铜来铸造,并且悬赏工匠让他们想办法努力提高弩的射程。不过这么短的时间,效果有限。
杨干继续说道:“仲兄!你改良过的弩,还真的挺好用的,我平时练习,射出十只弩箭,八只能中靶心!用弓箭却只能中五六发。所以我刚才想到,假如我照着郤至的后心来上一发,彼辈八成得殒命在此!”
“小子慎言!”晋周听了一阵紧张,板着脸厉声训斥道。晋周依稀记得,杨干历史上确实给晋悼公惹过一个不大不小的祸事。但是在这个时代,最值得信任的除了血亲还能有谁呢?何况晋国公室近亲血脉实在是凋零,以后回到晋国,多少得抬一抬杨干,但他要是真的这么轻浮……
晋周想到这,扬起鞭子就给了杨干一下。
“哎呦!”杨干吃痛,脸上的笑也不见了。
“卿族是能随便射杀的吗?你忘了我对你讲过的晋灵公的故事了吗?”
杨干毕竟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被兄长叱骂之后,垂头丧气,也不再骑马,又回到车上去了。
晋周只好安慰了他几句,又问道:“你试用弩的时候,十只弩箭,用了多长时间射完?”
“唔……大概比弓箭多用了一倍的时间!”
这就是弩的问题了,虽然使用起来比弓箭简单许多,不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上弦也慢。
“这些问题以后再考虑吧!”晋周想到。接着问道:“你这孺子,也别整天只顾着骑马射箭了,我给你的那些文章你倒是看了没有?”
杨干吐吐舌头说:“看了。”
“那我问你,‘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是什么意思?”
“这……是,是今天有人不如有兄弟,呃……”
这是诗经里的话,讲述的是贵族兄弟之情,用来规劝贵族子弟兄友弟恭,家族和睦。杨干显然是没学过,只能听个大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不羞学,不羞问。承认自己不知道,去学习,才是君子之道。”接着晋周就与杨干详细解释了此诗的含义。
杨干听了一会,重新换上笑嘻嘻地表情:“仲兄,你可真有学问!”
唉。晋周摇着头准备离开了。但杨干叫住了他。
“兄长!”杨干举着弩对晋周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如果将来有人敢对兄长不利,我杨干一定一弩箭射爆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