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杨县令是科举改革后选拔出来的人才。
能够下放到一方做县官。
自然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所以朱雄英很想知道这个杨县令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县令在听到朱雄英的话之后。
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咬了咬牙说道:
“不敢欺瞒陛下还有皇孙殿下。”
“今天衙门外的情形陛下和皇孙殿下也看见了。”
“这些胥吏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竟然敢公开向百姓索贿。”
“还有那姓刘的勋贵和本地士绅等一干人,也都明里暗里不想为朝廷分忧。”
“臣只是一个流官,但是他们却是本乡本土之人。”
“臣既想为朝廷把这件事办好。”
“也不想在臣离任之后,让本乡百姓受到那些乡绅们卷土重来的报复。”
“这其中的平衡,臣即便是到今日也没法把握。”
“所以直到现在,本县的土地都还没有丈量完毕。”
听到杨县令的这一番解释。
朱元璋和朱雄英心中都一阵赞叹。
懂得变通,不迂腐,并且能够为本乡本土的百姓考虑。
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自己的政绩。
有这样的官员,着实是本地百姓的福分。
朱元璋更是在心里把自己的孙子给夸了个遍。
因为改革科举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自己听到朱雄英的心声之后。
才跟标儿决定这么做的 。
按功劳来算的话,雄英是头功。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说道:
“那今日之事,若是我跟皇爷爷不在此地的话。”
“你准备如何处理?”
杨县令闻言立刻说道:
“不瞒皇孙殿下。”
“从臣开始派那两个胥吏去丈量刘家的土地开始。”
“臣已经决定和这些士绅撕破脸了。”
“朝廷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
“可若是不料理了这些士绅的话。”
“百姓 永远都会被他们压在头上。”
“没有丝毫翻身的机会。”
“那两个胥吏便是臣的棋子。”
“所以臣才会这么快的出现在现场。”
听到杨县令的话,朱英饶恍然大悟道:
“哦~我之前还纳闷县城距离现场那么远。”
“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得到消息的。”
“原来这是你提前布好的局!”
观音婢也是面露讶然之色。
这个县令竟然如此的有头脑。
朱雄英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从一开始 ,朱雄英就已经猜到这是一个局。
甚至就连那两个胥吏,都是这个杨县令施展的苦肉计。
否则,派两个更圆滑的人岂不是更好。
比如讹诈赵家父子的那两个胥吏。
肯定不会生出这么多的事端。
“那你有没有想过。”
“你这种做法,会让你以后在士林中无法立足?”
朱雄英开口说道。
杨县令闻言摇了摇头:
“臣并非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
“也知道父母供养臣读书的艰难。”
“他们节省下口粮,让臣考取功名。”
“才有了今日之官位。”
“臣当然知道臣今天站出来会为士林所不容。”
“但臣同样也知道。”
“如果臣今日不站出来。”
“日后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像臣一样的家庭受到这些士绅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