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家禽的传染病 鸭坦布苏病(1 / 2)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首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

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

一、概述

1、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病毒性脑炎、鸭鹅脑炎-卵巢炎综合征、鸭产蛋下降-死亡综合征、鸭黄病毒病,

是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病;

引起严重的产蛋率下降、共济失调,卵巢出血、发炎。

2、鸭坦布苏病毒病,属于“新病”,2010年首次在我国东南部省份发现;

引起腹泻、采食下降、产蛋下降、神经症状;

3、病毒传播能力极强,感染率100%,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但导致蛋鸭产蛋率从90%-95%降到5%-10%。

二、病原学

1、分类地位:鸭坦布苏病毒(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45-50nm,有囊膜。

3、坦布苏病毒的基因组

(1)TMUV是单股正链 R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 nt,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 frame, ORF),编码一个由342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基因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无poly A尾。

(2)该多聚蛋白经病毒和宿主蛋白酶的翻译后加工,最终形成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前膜蛋白 prM 和囊膜糖蛋白E)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 NS5)。

在ORF两侧分别是5\u0027和3\u0027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长度分别为94/95nt和618 nt。

绝大多数水禽源TMUV分离株5\u0027UTR5\u0027末端均为AG,而3\u0027UTR3\u0027末端为UC。

4、培养特性:

在鸭胚、鸡胚、DEF、Vero、BHK-21培养;

5、抵抗力:

对乙醚、氯仿、酸、热等敏感;

6、血凝性:

DTMUV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经过乳鼠(脑接种)增殖后用蔗糖-丙酮法处理后,可具有血凝活性,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能够凝集鸡、鸭、鹅、猪、鸽动物红细胞。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危害鸭,各个品种(番鸭除外)、日龄均易感;

雏鸭(10~25日龄)和蛋鸭发病较多,且危害严重;

鹅易感性也较强、鸡和麻雀可感染发病;

2、传播途径目前不完全清楚,认为能水平传播;

3、夏季发病率显着高于其它季节,蚊媒在本病的传播上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传播途径。

四、临床症状

1、产蛋鸭发病率可达100%。

2、病鸭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降低、体温升高;

产蛋率急剧下降,1~2周下降至10%以下,甚至绝产,1月左右恢复;

3、个别病鸭排绿色稀粪;

4、表现明显神经症状,特别是刚开产的年轻种鸭。

瘫痪、趴卧、翻滚或不愿行走,驱赶时出现共济失调。

发病后期常表现为一个换羽过程。

5、死淘率5~15%,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可达30%;

6、病程1个月左右,20天左右开始恢复,恢复的程度与机体状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