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使者还没有派出去就有来自北疆的飞马奏报再次呈到了朱祁钰御案上,鞑靼的实际控制人孛来呈报了文书,希望朝廷发还麻儿可儿汗,作为回报孛来愿意奉上蒙元残部一直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中国大地上传了千年的帝王象征,得玉玺者得天下,如果没有传国玉玺就算是谁坐了这个天下也会被世人嘲讽不正宗。
抱歉,大明皇帝传位近百年就没有那个在中国大地历朝历代争抢的传国玉玺,见都没见过。
元亡明兴之际徐达大军直抵蒙古大都也就是北平时,元顺帝败退漠北时有传言带走了传国玉玺之后一直在北元主和鞑靼部首领之间传承,而也正因为捂着这个宝贝鞑靼一直与明朝叫嚣着正宗与否的问题。
蒙古是不是真的捏着那个传国玉玺呢?恐怕只有天知道了,因为这是个在后世数百年后也没有得到各方一致肯定的问题。
而面对传国玉玺问题大明开创老朱和尚也有自己一套办法,那就是让人刻了好几个玉玺出来传国用~
其中有一方玉玺还在魔皇进南京时被朱允炆给带走了,去向又是不明。而魔皇也依葫芦画瓢照着他老子那个办法又找人刻了一方玉玺传国用。
经历了这么几次波折后,对于鞑靼手里捏着的是不是秦朝时候传下来的玉玺,以及大明还要不要这一方玉玺,在大明朝其实掀起的波澜也并不是那么大。
玉玺而已,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没有那一方玉玺就不传国了?刀把子里出皇权!如果这还不够,就加上枪杆子和炮捻子。
朱和尚虽然没念过师范本科可是在理解“军事实力才是稳固江山”的道理上绝对甩了某人大几百年,有了朱和尚打样在前,后面的子孙根本没得空搭理鞑靼的“献宝”策略。
“传国玉玺而已,很稀罕吗?”朱祁钰坐在龙椅上对于奏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差人回复鞑靼使者,朕不认为他们手里的传国玉玺是真 的,就算是真的也不在乎。秦朝总共才经历了多少年?几代人?还始皇帝呢!”
“我大明已经历任七帝近百年,会稀罕那个短命王朝的玉玺吗?告诉孛来,愿意送来朕就当作收了件古物,闲时来出来把玩一下,不愿意送来朕也不在意,别想拿那个旧货来要胁朕大明朝廷。”
按照后世分析,传国玉玺有几大特征,辨别真假要看这几个特征全都符合才对,但是在历朝历代中传国玉玺出现过多次真假难辩的情况,也就是以假乱真搞掉包之类的事情,最后真真假假到了元代都很难说清楚了。
根据最早的玉玺出处,是秦朝嬴政安排宰相李斯刻了这么个玉玺当作皇权的象征。秦二世而亡,秦二子婴将玉玺献城时一并给了刘邦作为信物,也就是刘亭长有了传国玉玺这个概念的基本凭证。
西汉末年王莽躲过了飞向他的玉玺,也正因为这样玉玺被砸缺了一个螭角后来用金子补了缺口。
再之后绿林军破王莽新朝,玉玺归了刘玄。赤眉军又灭了刘玄,玉玺又到了刘盆子手上。
而东汉刘秀派出名将平了赤眉军后得到了玉玺,因此有了玉玺比较详细的特征记载:用料为“蓝田玉”,上刻“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螭角用金补了一块。
再到东汉末年,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孙坚、袁术、曹操等人做过玉玺的经手人。曹丕篡汉后又在玉玺上刻了“魏所受汉传玉玺”,这成了玉玺上的第四个特征。
再之后就是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了,匈奴人的前赵太子将传国玉玺献给了羯族后赵明帝石勒。石勒得了玉玺后又让人在玉玺上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大字,这个时候的传国玉玺看起来更像是被游客涂满鸦的……传国玉玺了。
然后是石闵灭后赵,鲜卑慕容氏杀了石闵得到一块传国玉玺,可差不多时间东晋声称传国玉玺被石闵手下蒋干带来东晋求援后被调了包,但据传这块玉玺上刻的是“授天之命,皇帝寿康”,与秦时玉玺刻字不符。
再之后这两块传国玉玺几经其手,直至刘寄奴破长安灭后秦拿到一块传国玉玺。但这块玉玺上刻字用的是阳文,与之前记载使用阴文又不相符,所以一下子跑出来了第三块传国玉玺。
刘裕篡晋之后,后出现的两块传国玉玺都归了南朝的宋国。而北朝的魏国此时皇帝此时狠不能成为杀佛大能,全国大兴道教的同时对佛寺大拆特拆,在邺城一个寺庙的佛相里又拆出来一块玉玺,据说其他特征都很相似,唯独缺了“天命石氏”这个特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流传出了玉玺是和氏壁制作而成的说法。
南朝宋国掌握的两块玉玺因为国家被篡一并归了南齐萧道成,萧衍篡齐建梁又一并接收了这两块玉玺。
再之后直到唐、宋又出现过多块不同版本传国玉玺的记载,这样算起来前前后后到清朝时一共有十六个不同版本的记载。当然其中可能有重复的记录。
从这些信息上来判断,蒙元掌握的传国玉玺到底是真是假,是哪一块都很难说得清楚了。
如果非要分个真假,那么在北魏的佛塔中出现过的那块传国玉玺符合度最高,最有可能是真的,在隋末时遗失了。而其他人完全有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正确性自制或为了其他目的仿造了传国玉玺,到了元朝手里那一块多半就是其中一块了。
而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时为了能够消灭掉汉人的传统文化,将收拢来的玉玺全都给磨掉原来的字,重新刻上字做为蒙元时期一些高官的官印了。反正不管怎么说秦汉时传下来的玉玺存在于鞑靼首领孛来手中的可能性都不高。
为了一块本就不知道真假的石头块放弃到手的利益,这种事情朱祁钰本来就干不出来,何况对于这块玉玺,甚至对于整个鞑靼部族朱祁钰都已经有了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