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拥有十三个头衔,这对一个亲王来说,绝对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而这些头衔里面,有虚的爵位,也有实权的官职。
比如说尚书令、中书令这个两个官职,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的最高长官,相当于所谓的宰相。
也就是说,唐帝国的三省六部机构中,除门下省之外,全都归李世民辖制。
三公里面,李世民一人担任了太尉和司徒。
而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如果皇帝李渊授权,担任这个职位的李世民,是可以随意调动全国兵马的。
左、右武侯大将军则是管辖军队的正三品的官职,相当于让李世民掌控了唐帝国十六支主力军里的两支。
陕东道大行台,相当于王世充、窦建德原来控制地盘的地方最高长官。
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这三个职位,相当于萧铣、薛举、李轨原来控制地盘的地方最高长官。
也就是说,李世民既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最高长官,又兼任四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既是中央军部的最高长官,又兼任两支部队的大将军。
权倾朝野,不过如此。
在掌握了这些头衔之后,李世民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建成。
两人唯一相差的,只是一个太子的地位差别而已。
李世民之所以拿到这么多头衔,当然是靠自己能力和功劳取得的。
换句话来说,在李渊眼中,自己这个二儿子,无论是文治武功,都是唐帝国的佼佼者。
唐帝国刚建立不久,在内人心不稳,在外有突厥虎视眈眈,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李渊把巨大的权力交给李世民,目的是让能干的二儿子替自己分忧,巩固唐帝国的统治,并没有别的意思。
但是太子李建成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总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有朝一日保不住。
李建成也没办法不担心,自己的二弟光芒太盛了。
李世民不但功劳高,权力大,而且暗中支持秦王的大臣、武将不少。
相对而言,太子李建成身边可信任的,起初就只有齐王李元吉。
这齐王李元吉虽然多次随同李世民出征,但在情感上却倾向李建成,是太子的头号支持者。
李建成、李元吉两人一商议,觉得应该通过两个方式,来保住太子之位。
一个是打击秦王一党,另一个是积极拉拢忠于太子的实力派人物。
打击秦王一党方面的手段就很多了。
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暗自贿赂李渊身边的妃嫔,让她们争相称赞李建成,诋毁李世民。
又比如说,李建成、李元吉开始对付李世民的重要手下。
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都被太子一党赠送过金银珠宝。但这些人都不被利益所动,反而将李建成的手段告诉给李世民。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在太子的授意下,李元吉等人开始诬陷李世民的重要手下。
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等人都被太子一党抓住把柄,向李渊告状,先后被李渊下令,斥逐出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
尉迟敬德、张亮等人都被太子一党诬陷,困于狱中,幸好李世民极力向李渊求情,两人才逃过一劫。
而在壮大太子党方面,李建成也颇有成效。
其中拉拢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率军镇守泾州的罗艺。
加入太子一党后,罗艺将手下第一猛将薛万彻推荐给李建成。从此,薛万彻成为太子的心腹大将。
同时,为了方便太子行事,罗艺从麾下调派了几百骁勇武士,分批进入长安,由率可达志统领,成为李建成的私人武装力量。
这些武士平时,伪装成长安城各大坊市的手工艺者、商贾、杂工等。
但是没多久,太子调动罗艺几百精兵入长安的事情,就被人告发了。
当然,举报人自然是秦王一党的。
李渊闻之大怒,立刻召见李建成询问。
李建成知道自己已经引起父皇李渊的猜忌,强行解释自己要来这些勇士,主要是为了卫戍京师,并无他意。
李建成的解释完全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