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的加工坊从草台班子开始走向正规化,道路虽然不是漫长的,但也是崎岖的。
首先之前家属区有缝纫机的人,有些不情愿了,之前能拿两份钱,现在不用缝纫机,工资变少了。
有些人已经想着拿着自己做的基本款去卖了,成本利润虽然都不高,但是至少比自己工资高不少。
还有当时租的两个房子,其中一个没到期,要求返还租金人家,也不打算退了,除非你找到接盘的人,这都算是小问题。
最麻烦的就是,有缝纫机的人,有心带动下,让之前一起干活的人要求涨工资,要不然就集体罢工不干了。
当然也有些坚定站在辛家这边的,比如编外人员赵巧玲和她推荐过来的小姐妹们,这些女孩子都是十五六岁还没找到工作,因为和赵巧玲有些是亲戚,被她推荐过来的。
虽然没有缝纫机,但这几个月学到不少,赵巧玲有时还会给她们开小灶,她们从不会到现在做的有模有样,赵巧玲也算是半个师傅,自然要跟她共进退。
辛迪勇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止步不前,他还是按部就班地请人开始搬运加工房的东西。
现在大房子加了半隔断分开了裁剪和缝制,还买了新的制作装备,和缝纫机一起,得等两天才到,还围了一个小角落做办公室,勉强有了微小厂房的雏形。
几天之后,辛语玮和妈妈一起来到新的加工坊,也算一个小厂房了。
进去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块制作板和各种机器,缝纫机反而在里面显得其貌不扬。
看来辛爸爸打算升级包包的制作和品质了。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价格便宜,制作简单的基本款,辛爸爸的包包生意已经受到一些影响,辛家基本款包的做工款式的优势在慢慢消失。
但其实辛迪勇早就有打算,一开始加大投资,就想着多做特别款定制款这类,比较复杂的包,不会被跟风仿制,但是当时刚刚打开市场,特别款的销量没有想象的好,加上基本款销量大爆发,后来就比较侧重基本款的制作。
经过第一次特别款销量的折戟,辛爸爸总结了原因。
首先款式创新依然不能弥补工艺效果,简单来说普通的缝纫机,不可能比得上人家专门制作包的机器,制作的成品自然差了不少。
还有购买这类包的人,很少会在他现有的销售渠道上购买。
解决的办法肯定要从这两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势在必行的产品全面升级,这离不开机器设备的升级,缝纫机制作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那就必须购买专门生产包的机器。
目前这类机器还依赖进口,这个成本又要往上翻一番,好在砸钱后机器安全运回来了,包括贴心附送了使用说明的人员和一些简单的维修知识。
辛迪勇全程跟着学习,尤其维修技巧肯定不能放过。
销售渠道不好改变,百货大楼有自己的人员把控销售流程,自己搞实体店来包装特殊款的包,现在的资金也驾驭不了。
倒是可以百货大楼租赁一个自己的专门卖包的地方,资金相对较少。
只是还要疏通关系,这些还都需要时间,要招到负责的人专门盯着,以防出现特殊情况,好来得及处理。
辛迪勇的时间有限,一个人不可能兼顾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