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希望的开始(1 / 2)我的医生父亲首页

1977年10月12日,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值得镌刻在历史碑文上的日子。那一天,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犹如一阵春风,终于吹绿了中华大地。

那一年,数以百万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像是被春天唤醒的种子,终于等到了迟到多年的高考机会。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他们用青春和梦想,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却也是希望的春天。那一年,高考恢复了,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他们中,有久经沙场的战士,有饱经风霜的农民,有历尽艰辛的工人,也有默默无闻的知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考生。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希望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考场的大门向他们敞开,就像春天的门户,接纳每一个寻找希望的生命。

在那些疲惫而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决心,看到了勇气,看到了坚韧。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最深沉的故事。他们的每一份坚持,都像是一粒种子,播撒在春天的田野上,等待着开花结果。

尽管他们的年龄差异大,职业差距大,文化基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道理。

这就是他们,那些在春风中奋力前行的人。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他们是希望的象征,他们是改变命运的勇士。他们的故事,就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出生命的色彩和希望的光芒。

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致敬。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寻找启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

大家得知恢复高考,都像如沐春风一样,踊跃报考。

1977年11月28日到12月25日,全国一共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年龄差异大,职业差距大,文化基础不同,但是都有一颗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报名点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每个家庭都在这里送走了他们的希望,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坚定和期待。他们中有的早已在社会上历练过,有的则是刚从学校毕业,但都有着同样的梦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安生孤独地坐在破旧的桌子前,手中握着一支破旧的钢笔,在纸上涂写着他的梦想。这是他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第一个月,也是他为了考试备战的开始。

安生的生活并不容易,他每天要步行数公里才能到达小学,而晚上则要在煤油灯下继续学习。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天晚上,安生都会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复习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过,留下一行行整齐的字迹。他的背诵声和计算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如同一段优美的旋律。

在这个小学里,安生并不是唯一一个备战考试的人。他的同事们也都在为了各自的梦想而努力学习。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这个小学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团体。

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安生和同事们一起走进了考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期待。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