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彩蛋·盛世衰亡4(1 / 2)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首页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李隆基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即使因为长久的盛世而懈怠,但这种关乎自身性命的大事,李隆基为什么还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选择?”

拜托,这是你自己的命啊!

怎么关系到自己的命的时候,你的脑子都不能清醒呢?

还有,你任用的宰相,难道你已经忘记当初任用这样的人的初衷了吗?——是为了将权力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挑出来的一些懂得上意的人,而非真的多么具有才能。

结果杨国忠怀疑哥舒翰自保,你就默认了?

果然还是脑子不知道去哪了。

汉朝初年。

刘邦倒是对杨国忠产生了好奇:“之前不是说杨国忠就身兼十五个使官吗?现在他成了宰相,手中到底兼任了多少官职?”毕竟,按照李隆基对待宠臣的风格,以安禄山为例,那可是升官不说,一切旧职都依旧保留的。

这样下来,杨国忠是否就相当于独揽大权、在朝中一人独大?

而李隆基的宠臣不止杨国忠一人,倘若每个宠臣都能得到类似的待遇,那当时唐朝的朝堂风气又会是什么样?

吕雉冷笑:“谁造成了这样的大乱,谁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她当然不是说杨国忠,而是在说李隆基。

李隆基若是没有在安禄山叛变后,还做出因谗言阵前杀将、不顾实际强行出兵的事情,长安没有沦陷,或许还能好好地坐在皇位上,差不多地掌握着权力。

但是,他在叛乱生起后还在胡乱操作,看起来很快就要进入“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环节了,这样一来,他还能当个有权力的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不管李隆基能不能守住长安,杨家人的结果都不会很好。

明朝,洪武年。

已经知道了历史,皇子们的关注点开始再一次偏移。

“唐德宗?”说话的是朱柏,“这德宗好像不是很好吧?”

“你是说庙号吗?”朱橚道,“那确实不是很好,辽好像有个德宗,都是出逃过。”

“我大明就没有这样的!”朱棡在这点上还是自豪的,从之前大明的彩蛋看,没有一个德宗,他挠挠下巴,开始思维发散,“如果说按照是否出逃这点来定德宗,那宋朝也应该有。”

【哥舒翰被逼无奈,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

【最终结果不出所料,唐军遭逢大败,死伤深重,最终,出关时近二十万人,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

哥舒翰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想要继续把守潼关。结果却被手下以火拔归仁为首的将领胁迫,与其他几名不愿投降的将领一起,被迫投降安禄山。】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他发现李隆基的身上仿佛集齐了所有常人对昏君的想象,因谗言杀死将领,胡乱指挥……

“节度使的制度,和地方募兵结合起来,就是最大的灾难。”长孙无忌对于李隆基的方法非常不满,李隆基的节度使制度,结合募兵制,就是给地方将领培养私兵!

更何况,后来的节度使还掌握了财权和行政权……还能够一人兼领多个节度使!

他真的很想摇摇李隆基的脑袋,问问他,安禄山到底是你什么人?值得你这样对他?

李世民摇摇头:“恐怕李隆基是想要搞平衡,又因为多年的安逸非常自负……”所以才做出这样别人看起来都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但他现在更关心另一个问题,“李隆基既然已经能够做出这些事情,那他的问题难道仅仅如此吗?”

比如之前就知道的“宦官废立皇帝”的问题,宦官的权力扩大,是否也和李隆基有关?

【潼关失守,长安一片哗然。这意味着安禄山可以随时向长安发动进攻。】

【面对这样的危急关头,李隆基决定:甲.跑路,什么话也别说,赶紧跑路

乙.不如试一试,守一守,不行的话再跑

丙.还是守着吧,毕竟是京城】

李世民无言以对,直接按下了甲。

他可还记得,之前神迹随意说说的内容中,可还有“唐朝皇帝和朝廷跑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内容,而这一跑路风格,大约李隆基也不例外。

而且,李隆基要跑,八成也是跑去蜀地。

【李隆基得知潼关陷落后,大惊失色,终日惶惶,他觉得长安不再是一个能够安心呆着的地方,他不能留在这里了,他必须走,尽快走,一刻都不能耽误。】

【于是,李隆基定下了出逃计划:甲.通知文武百官,让他们做好准备,处理好百姓问题

乙.通知几位重臣和宗室,让大家做好准备

丙.除了决定带上的人以外,谁也不通知】

李世民差点被李隆基气得笑出来,这几个选项摆在这里,还能有什么含义?不就是说李隆基是偷偷摸摸跑的,谁也没有说,生怕拖累了自己吗?

连宗室都没有通知,更不用说关心关心长安的百姓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生死有命,各自飞翔。

开元年间。

这时候的朝堂还没有腐化成李隆基执政后期的情况,此时位列朝堂的还是有不少心怀天下,并且有眼光有脑子的人。

一路看到这里,他们心中都对皇帝日后的行事有了数,自然立刻就能明白皇帝的出逃计划到底是哪一个。

以宰相为首,大臣们都默默地看向李隆基,并不说话,却胜过千言万语。

李隆基感觉他们的目光非常刺眼,就连这片沉默都仿佛是在压迫威胁自己,不由有些恼怒。

但他到底这时候脑子还没有被侵蚀掉,也还在努力做一个盛世明君,于是开始向大臣们发誓保证,声泪俱下:“朕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朕不可能抛下百姓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