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姥姥是解放前来到大西北的,当时是跟着在部队供职的何姥爷来的。
何姥爷和祝姥姥是在中原老家结的婚,祝姥姥的哥哥和何姥爷是军校的同学,两家家世相当,都是当地望族,祝舅姥爷介绍了自己妹妹嫁给自己的同学兼好友,在当地也算是美谈。
结婚两年,祝姥姥怀孕几个月的时候,就跟着何姥爷一起来了大西北。
何欣的大姐何荣就生在路上,好在当时何姥爷虽然是文职,也算是军官级别,有勤务兵,何荣的出生并没给祝姥姥带来多少麻烦,反而是带来了生趣,何荣也成了祝姥姥最喜欢的女儿。
大姐何荣自出生后,过了一段大小姐的日子,没两年,解放了,何欣的哥哥,何泉,也是祝姥姥唯一的儿子出生了,一儿一女,祝姥姥算是儿女双全的人。
刚解放的头几年,一切都还好,何姥爷本身就是文职军官,在解放时,也是一起起义的。家里也就是没了勤务兵,祝姥姥也开始在街道的安排下做劳动人民,祝姥姥去了裁缝铺。
祝姥姥从小也是大家小姐,识文断字,针线什么的原本就好,只是以前最多就是绣个花,给父亲哥哥做件衣服,在裁缝铺里就辛苦多了。
祝姥姥是个心气高的,自己憋着一口气,没几个月,就能独立裁剪各种新式衣服,加上绣花和做盘扣的手艺好,自己见识多,做的衣服很受大家欢迎。
同样的布料,差不多的样式,祝姥姥只在一些地方做些不起眼的小改动,就能让人穿上有不一样的效果。祝姥姥在裁缝铺算是站住了脚,成了师傅。
这期间何欣也出生了,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再多个儿子或许还能受些重视,可这个女儿,就没受多少关注了。再说,这时候儿子也才两岁多,没了勤务兵,耗费了大人不少精力。
祝姥姥白天要去裁缝铺上班,对这个二女儿关注的并不多,没几年,最小的女儿何芳要出生了,这时候大女儿何荣早上学了,何泉是祝姥姥唯一的儿子,舍不得送去育儿所,祝姥姥干脆就把刚三岁的二女儿送去了育儿所。
在那个年代,双职工家庭,家里没老人帮忙,小孩几个月就送去的,也有,那是全托。
家里有老人或家人帮忙带的,一般就是四、五岁了,送去上个一两年学前班,学学读书的规矩,就可以直接上学了。四、五岁的小孩,能自己吃喝,自己上厕所,也能明白大人的话,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忙得很。
三岁就是个比较尴尬的年龄,去全托班吧,有点儿大了,不会受老师关心,而去学前班吧,这也跟不上。
何姥爷每天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四个孩子都上学后,何姥爷已经没有班上了。他每天都有大半时间待在家里,家里四个孩子读书,只有祝姥姥一个人有工资,家里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
社会混乱,学校也越来越乱,当大姐何荣在师范学院读书时,中学已经不怎么正经上课了,学校里各种活动不断,在何欣13岁的时候,何欣和同学一起辗转十多天,去了京城,亲眼见识了世界和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