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培训班是属于国家级的,是由部委组织的,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国内同行业的青年骨干,给我们上课的是行业顶级专家。我们按着每天的日程安排,开始了专项的学习。
这天,老师让我们讨论某个问题,这时候我听到不远处一个女同学在说话,提到她以前的一位专业老师,竟然是我非常熟悉的名字,也是我大学时候的老师!我循声望去,结果对方率先认出了我,惊叫一句:“张婉蓉!”
原来是她:“姚海燕,是你啊!”
对方看到我的表情就笑了,她说:“很意外吧?”
我旁边正好有一个空座位,姚海燕也正有此意,她走了过来坐在了我身边。
我问她,你怎么也来了,这个培训班不是“师资”培训吗,难道你也当老师了?
她笑着说:“是啊,我都没想到我会当老师。”
其实我也没想到我会当老师。中考的时候,家里人希望我考上中专师范学校,毕业了能够在家乡安安稳稳当一个小女老师。母亲沈秀兰还说,寒暑假的时候可以给她做饭。但那是随着我中考发挥失常、名落孙山,这一想法就彻底被现实掐灭了。
我在家乡省城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知道我上的学校毕业后几乎不可能当老师——当然还存在一小部分可能性,但这是超出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知范畴的。他们认为师范学校毕业才会当老师,其他学校则不可能。
我大学毕业时却意外的峰回路转又当上了老师,这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
因为当时,在大三的时候去了几家专业对口单位实习,工作环境让我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一是觉得复杂,自己肯定适应不了那样的局面,二是自己也非常不喜欢那种错综复杂的人和事。
所以在毕业前夕的双选会,先期来的单位都是类似实习过的单位那样的,或者是它们的兄弟单位,也有那些单位本身。我都不大愿意去,一直没有签约。但凡我想去的话,很容易就签约了。因为我也拿着简历试过,大部分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表示欢迎,可随时签约,说白了那个时候我学的的专业是热门,人才紧缺。
到了后期,班上的同学基本都签约了,只剩下零星三四个还没着落,我就是其中一个。
班主任和班上的那些优秀同学们就都不理解了,不知道我这个成绩一般般的学渣心里到底想什么呢?在等什么呢?
我自己的压力也日渐增大。
有一天我跟刘思宇一起在校园的机房上网,他告诉我有一个学校要来招聘,我的眼前一亮,似乎这条消息正好击中了我的心弦——既有寒暑假,还又不用面对之前实习过的那种单位复杂的工作环境,更爽的是,离家、离沈秀兰还那么远!
就是他了!
于是我按着这个学校的招聘要求重新又把简历修改美化了一番,做足了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