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那个报社女记者就带了一位连环画报的老编辑上门拜访方梅和胡涵来了。
老编辑也没想到那个和方梅齐名的落苏竟然是个小屁孩,扶着眼镜一通看,生怕这是自己的幻觉。
虽然他觉得很荒唐,但为了拿到《心》的改编,老编辑还是决定听听这孩子想说什么。
胡涵看到对方不信任的眼神,不过也没觉得怎么样。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第一次见面,自己的年龄有时候是优势,有时候却还是一个切实的障碍。
方梅有些拘谨的说:“我们是这样想的,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文学题材,《心是一条河》的连环画版我们想用面向社会征稿评选的形式找一个更合适的连环画作者。”
胡涵这次先没说话,他和方梅事先商量好了谈话内容,主要让她来谈。
“您说的征稿方式是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我们经常合作的画家有很多,如果由我们来推荐的话会更方便一些。”
老编辑有点儿嫌麻烦,有什么可征稿的?
社会上还能有比我们常年积累的那些画家更好的?
他是不信。
当然,他也不会知道这次胡涵其实是想借鸡生蛋。
找画《心》的作者只是幌子,背地里要夹带的私活是要找几个人搞自己的漫画工作室。
“这次搞这个活动,其实对贵社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我们可以用高额奖金吸引更多的连环画爱好者投稿,这样不仅可以挖掘人才,更能够提升贵社的知名度。”方梅就是个没感情的背稿机器。
这一阵子她除了写新稿子以外,还得参与《心》电影的剧本修改。
胡涵每次都把剧本批注得满篇花,还得她去逐字逐句地动手写。
现在这小子又搞什么连环画,难道踏踏实实蹲家里写小说不好吗?
老编辑皱了皱眉:“好是好事,但评奖的周期会比较长,而且这个奖金……”
“奖金的事情您不用担心,这个由我们来出。被选中的一等奖我们可以出两百块钱,另外,我们还准备弄几个特别的奖项,鼓励十位有创新的作者,每人一百块。还有就是我们还会支付杂志社三百块钱的活动费用。”
“这要一千多块钱?是不是太多了?”
老编辑听完十分惊讶,这个方梅也太败家了,一张嘴就是拿钱砸。
其实,方梅也是冤枉的。
她也不理解胡涵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
平时不管是出版社还是电影厂来找他们都是送钱,这回是头一次往外掏钱。
一千多块什么概念?
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了这么多钱,比如之前的自己,十块就能活一个月。
不过胡涵打了包票,不让方梅出一分钱,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
他说要组建一个什么工作室,方梅一时没想明白,不过还是出于对胡涵的信任,所以今天才坐在这里当传话筒。
既然钱也有人掏了,计划也有人定了,两边谈了谈具体的细节后就算是初步敲定。
完事儿之后,方梅又请了记者和编辑去牛街吐鲁番餐厅搓了一顿,也算是宾主尽欢。